评:找准文物利用的合理坐标

      笔者日前参观某地方博物馆,一番耳目一新的体验与感悟让人印象深刻——领略镇馆之宝的风采,享受一流的讲解互动服务,见识高科技展陈手段,见证络绎不绝的人气……当被问及如何做到这些的“秘诀”时,这家博物馆馆长自豪又自信地告诉笔者:其实很简单,上游加强文物藏品价值的研究、挖掘,下游丰富展陈手段、创新观众服务,“全流域”监测保护遵从文物工作自身规律。
      
      这位博物馆“掌门人”的比喻形象生动,更深入浅出。恰如河流上游若无法浚其源泉,下游没有拓宽河道,水体破坏肆意妄为,文物合理利用这条大河就将面临干涸、断流甚至消失的危险。无独有偶,7月21日,国家文物局在银川首次以全国性会议形式,专题研讨文物合理利用问题。会议提出的当下文物利用存在的“不够”与“不当”的实际问题和改进举措,彰显出文物工作者要求进一步加强文物合理利用的呼声。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是特殊时空条件下创造并流传至今的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兼具。保护与利用文物的意义在于挖掘展示、弘扬传承文物凝结的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博力量。客观地讲,随着社会认识水平和技术手段的进步,我国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透支利用甚至破坏文物的偏见陋习、沉疴顽疾依旧存在。虽然文物“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口号喊得很响,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受主观偏见、经济效益的牵绊而“剑走偏锋”,陷入文物古迹重利用轻保护、文物工程重上马轻规划、文物犯罪破坏重处罚轻的境地。
      
      文物利用的合理性本身即包括以保护为第一要务的价值取向。如果文物利用及其权利收益作为纵轴,行之有效的保护举措和责任义务则是不可或缺的横轴。纵轴扩展必须以横轴同步延伸为前提,纵轴与横轴和谐演绎、相得益彰,才能绘出文物价值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美丽图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