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开发保护模式之争
2014-07-10 16:24:21 作者:陈霄 来源:法治周末 已浏览次
“古村落的保护目前走了两个极端,该保护的不保护,没人管;不该管的过度管,适得其反”
法治周末记者 陈霄
发自安徽黄山
同在黄山脚下的村庄呈坎村,除了同样高昂的门票价格,一点也不像个景区,即便是在周末,这里也不喧闹,一如它一千多年走过的安静岁月。
在徽州古村落里,呈坎显然没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那般声名远播,虽然它的历史更悠久、面积更大,还是徽州明代建筑最多的“国宝之乡”。
“呈坎的旅游开发是不一样的模式。”13年前与政府签下50年承包协议的徽州商人方顺来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在关注徽州文化的学界,一直是个存有争议的问题,在其背后,则是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循环往复的冲突与弥合。
古村仍在
仍然是车到村口,抬脚进村。
7月5日,周六的上午,天阴沉得可怕,又是山雨欲来之势。呈坎村安静得出人意料。为数不多的游客集中在水口荷塘拍照,等到他们分散在如迷宫般的三街九十九巷、面积大约三倍于宏村的村子里时,迅速融于古村落的宁静之中,外来的一切瞬间消失无形——仍是那个寂静的、沉睡1800年的村庄。
村子并不像寻常见到的景区,尽管收了107元的门票,这里仍和相距不远的其他知名景点村不同:偌大的村子静得让人窒息。几乎家家闭户,导游经过的路线上也仅有零落的三四家在卖东西。一群台湾过来的游客兴奋地四处拍照,他们说,很喜欢这个村庄的安静。
村民罗永生说,年轻的村民都外出打工了,剩下在家的白天一般都外出耕作。罗姓是呈坎村的大姓,大约有多达70%的村民。罗永生的父亲罗会定老人号称呈坎“活历史”,是呈坎现任掌祠人,因为父亲的关系,罗永生谋到一份景区检票员的工作。
即便是现在,方顺来开发呈坎十几年后,呈坎村民仍然从事农耕生活,像中国其他地方的村庄一样,村子“空心化”严重。
对于呈坎这个古老封闭的村落来说,旅游开发遥不可及。因此,方顺来初来乍到之时,迎面都是各种对立。
“村民不能容忍一个外姓人来开发他们村,更何况初期的拆猪圈、围栏、柴房这番改造、恢复触犯了他们的直接利益。”方顺来走在村里,常常就是村民的迎头唾骂,60%以上的人坚决反对呈坎开发。
村民们对旅游开发的无感和抵触被外来的商业文明稀释得很缓慢,他们每年领取公司按人头发放的门票收入提成(去年是每人200元),却对旅游带动的赚钱捷径不得其门而入:村里只有屈指可数的农家乐,摆摊的村民面对整个突遇雷阵雨的旅游团询问时讪讪地回答说,他家里仅有一把伞可以出售。
不过变化确实在发生。“现在可能有95%的村民都支持开发了。”方顺来说,村民开始逐渐意识到旅游开发给他们生活的希望,在2005年之前,他们仍然是想着拆旧房,建新房,享受现代化民居生活,现在,他们知道什么更值钱,他们知道要保护古民居。
不过,仍然会有不和谐。村子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嫌导游讲解的扩音器声音太大,影响了他们原本的宁静,闹到公司。于是现在见到的就是,只要可能时,导游根本不使用扩音器。
理念之争
多年来,张建平一直用镜头记录着徽州古村落的变迁,他喜欢别人称他为徽州古文化学者,而不仅仅是摄影家。
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2004年以前,皖南地区的古村落都还保持得较好,后来旅游开发加速,而旅游开发的保护方式却没有跟上,变成开发“到了哪毁了哪”。
张建平的理念是,古村落作为村庄,就应该有农耕文化,而不能被各种现代化节奏包围,因此他激进地反对古村落保护的过度公园化。
2010年,张建平再到与宏村齐名、开发时期稍早的黟县西递村时,发现了令他吃惊的变化:后边溪成了一个城市公园,几百年前留下的明清残墙被拆除或粉刷一新;村民菜园里的竹篱笆被拆除,换上五颜六色的苗木;跑马楼前原来的水田成了一个大型停车场;村口立起了两幢现代化宾馆。他发文感慨说:“西递,这座在田野中漂浮了数百年的大船,终于搁浅在一个不知名的现代化公园里。”
走的地方多了,张建平还发现,一些承载了当地政治、商业、文化历史的老宅子完全被漠视,放任不理任其腐朽,或者直接拆除推平搞商业地产开发。“古村落的保护目前走了两个极端,该保护的不保护,没人管;不该管的过度管,适得其反。”
在张建平看来,现在许多景点并不是以地方打造古村落,而是以旅游需要和经济利益最大化来打造,破坏了村庄的内在肌理。一个被小城镇包围的、孤零零的村庄,把农耕文化的根源都毁了。“最好的保护是永远的利用。”
方顺来也有相似的开发理念,这个说起徽州古文化就滔滔不绝的商人对记者说,要将文化观光与商业业态明确区分,在古村落里,要让文化业态动起来,商业业态藏起来,真正进入慢生活,而不是像丽江、同里。“试想一下,作为游客,来到古村庄里,到处是商业,向你推销的,对你围追阻截的,你会怎么想?”所以他宁愿选择缓慢一点,回报期更长一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