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

      2014年年初,西泠印社启动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这是根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统一部署而开展的工作。

      西泠印社作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的学术团体,自1904年创立初始至今已延续了百年之久。百余年中,社员的捐赠和印社的征集,已沉淀了为数可观的文物藏品,为研究中国篆刻和篆刻发展史保存了大量重要的依据。西泠印社因其藏品的史学性和专业性,具有其他学术团体无可替代的学术地位。

      此次西泠印社将文物普查工作交由西泠印社文物保护中心具体负责,为了尽快使普查人员掌握普查信息的采集和拍摄,2014年4~5月,社委会领导多次安排文物保护中心普查人员参加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培训班,通过培训,普查人员全面掌握了普查登录规范和登录平台操作流程等普查技术,为文物数据采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物普查是一项长远的、复杂的工作,需要普查人员认真、细致地去完成每一件文物的信息采集。譬如古籍普查,一部古籍需要登记的内容有55~60项,采集影像10余张。西泠印社现有古籍1157部共计3500册,需要录入数据超过70000项,需要采集影像11570余张。大部分古籍的断代未有明显标志,工作人员需认真通读序跋,判断出版时间。面对有些古籍字迹难以辨识、作者无法考证等问题,就需要普查人员查找各种字典,人物词典等。

      西泠印社文物保护中心全体普查人员客服各种困难,知难而上,认真做好此次文物普查共作。时至6月,西泠印社文物保护中心已优质、高效地完成西泠印社社委会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的50%。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