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宁明花山岩画保护需联合攻关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左江支流明江西岸的花山崖壁岩体上,岩画长172米,高约50米,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现存人物、动物、器具等各种图像1900多个,为战国至汉代期间壮族先民骆越人涂绘,画法采用单一色块平涂法,人物只画出头、颈、躯体和四肢,无五官等细部。基本造型分正身和侧身两种。花山岩画以其规模宏大、保存较好、画像众多、分布密集,内容丰富,为左江流域乃至我国南方岩画的典型代表,具有重大的历史、美学、教育等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社会认知度的提高,花山岩画在世界岩画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高,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由于几千年各种因素的侵蚀破坏,花山岩画出现了岩画垮落、山体岩石崩塌等严重的病害,严重威胁着花山岩画的安全,花山岩画的保护确需尽快启动实施。但一些媒体关于花山岩画危害是近几年造成的,而且危在旦夕等报道是不实际的。花山岩画的保存状况及保护工作得到国家领导同志的关心和重视,国务委员陈至立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亲自赴花山岩画现场考察并作出专门批示,要求一定要做好花山岩画的保护。

花山岩画的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重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专项,保护工作规模大、难度高、技术复杂、要求高,而且目前国内外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花山岩画保护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需要联合攻关研究,必须经过调查、研究、试验、论证评估、设计等科学的研究过程。

一、花山岩画存在的问题

花山岩画存在的病害有:花山岩画本体岩体的开裂剥落破坏、岩画载体崖壁危岩体的崩塌垮落、溶蚀、覆盖破坏及钟乳石发育的破坏、岩画颜料层的风化破坏等。

1. 岩画本体岩体的开裂剥落破坏

受地质构造运动和高温高湿等环境因素影响,岩画载体岩体开裂破坏的形式有鳞片状、片状、板状开裂,鳞片状开裂的岩体厚度小于5毫米,脱空面积小于0.01平方米,片状、板状开裂的岩体厚度10~15毫米左右,脱空面积约0.1平方米左右。脱空岩体上部张开,向外倾斜。

据统计,花山岩画的脱落面积已经超过了500平方米,呈鳞片状、板状开裂的岩画本体岩体区域占总面积的二分之一,花山岩画的安全保存面临着严重威胁。

2. 岩画崖壁危岩体的破坏

由于各类裂隙的相互交切,花山岩画崖壁上发育许多规模不等的危险块体,随时有崩塌、垮落的危险。危岩体的垮落破坏对岩画、保护管理及游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3. 水的危害

花山岩画岩体水害的类型按渗流方式分为两种:裂隙渗水病害和沿崖壁分布的面流水水害,裂隙渗水的危害主要是钟乳石沉积对岩画的覆盖、掩埋;面流水崖壁面上形成为白色、灰色、黑色流水状水痕的膜状钙质沉积,如果钙质沉积发生在岩画区域,就形成钙质沉积对岩画的覆盖破坏。

4. 岩画颜料的风化破坏

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岩画表层出现颜料层的风化剥落,严重损害岩画的价值。

二、 花山岩画保护工作的迫切性

1. 对社会、民众宣传教育的迫切性

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国家、社会的公益性事业,文物保护工作者有职责让社会、民众了解文化遗产保存的状况、保护工作的内容、计划等。

近年来,针对花山岩画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工作的严峻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年年向政府提交提案,各类媒体也时时报道花山岩画的危险性和保护工作情况。其中一些不实的报道(比如花山岩画安全问题是近年造成的、破坏速度加剧、危在旦夕、保护工作迟缓、文物部门不作为等等)使文物保护管理部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尽快启动花山岩画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2. 确保岩画安全的迫切性

虽然花山岩画不像媒体渲染的危在旦夕,但是其安全保存形势确实十分严峻。其中,以岩画本体岩体的开裂剥落问题最严重,危害性最大。近几年来,经常出现小块状岩画本体岩体的破坏。

3. 保护技术研究的迫切性

花山岩画保护的重点是岩画本体的加固保护,这项研究课题需要充分的调研、试验、论证,需要一个科学的过程,但与花山岩画保护的紧迫性相矛盾,因而需要尽快开展花山岩画保护技术研究。

三、 花山岩画保护工作的难点

1. 前期调查工作复杂,工作量大,经费需要大

花山岩画所在的崖壁岩体高250、宽200米,背景宏大,山体连绵,要对岩画的分布特征、保存状况、病害类型及其危害性等进行调查研究,需要借助三维、红外成像检测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前期的测绘、勘察等调查工作量巨大,而且技术复杂,需要充足的资金保证。

2. 保护工作的施工条件难度大

由于花山岩画背景宏大,为加固崖壁危险岩体和岩画本体调查,需要搭设50000~60000平方米的脚手架,高度230米左右,而且花山岩画紧邻明江河流,脚下的平台为乱石崩塌堆积物,结构松散,基础不实。搭建如此大规模的脚手架,难度巨大,其性质、规模在国内外是罕见的。脚手架工程必须保证工程、人员、文物的安全,又是保护工程必需的,其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应用也是一项研究课题。

3. 岩画本体岩体保护要求高,技术难度大

花山岩画本体加固材料的特殊要求和研究、工艺研究、保护理论的研究及保护技术的技术人员的培养是花山岩画保护的核心,要求高,技术难度大,而且工作量巨大,保护工作周期长。

四、 花山岩画保护工作的意义

花山岩画的保护是社会、媒体热切关注的焦点,任何的动作都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展花山岩画保护不但能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更能通过花山岩画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实施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程序、要求,宣传文化遗产是一项科学的研究过程,科学的决策过程,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等。

花山岩画的保护是一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专项,其岩画本身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通过花山岩画的调查、病害机理分析研究、新技术应用研究、保护技术研究及实施,促进我国南方岩画的考古研究,促进我国大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水平,促进我国在大型岩画遗址及岩土遗址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保护科技水平等整体水平的提高。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以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重点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为核心,以重大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计划为载体,以充分调动全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优秀科技资源为手段,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示范和推广工作,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

花山岩画与左江流域奇异秀丽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辉组成奇特的文化景观,是一项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由于花山岩画存在危岩崩塌、岩画本体垮落等问题,花山岩画不能全面的对外开放,对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地政府、社会等强烈要求尽快做好花山岩画的保护,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因而,花山岩画保护是增强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责任编辑:杨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