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香山汉代漆底彩绘的现场保护

2006年初,在山东青州香山发现一座汉代墓葬的陪葬坑,发掘出土了成千件的彩绘陶器,包括彩绘陶俑、陶马和其他的彩绘,这些彩绘陶器除上层出现破碎外,多保存完整、色彩鲜艳。在这些彩绘陶俑中有些是直接彩绘的,有些经分析是先用漆衬底,然后彩绘形成的。

漆底彩绘陶器由于下部漆层经过多年的埋藏已经出现了老化,在发掘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翘曲现象。一些这样的彩绘陶器在出土后就开始出现彩绘的卷曲,从开始到脱落的时间非常短,只有几分钟时间。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在考古现场试图根据以往的做法保护这些彩绘陶器,分别使用了稀释的乳胶和聚乙二醇,但均不能控制彩绘的卷曲脱落。

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我们使用非水分散体材料进行了漆底彩绘保护的尝试。

非水分散体材料是丙烯酸树脂在有机溶剂中分散形成的分散体系,这种材料在潮湿土的加固和潮湿彩绘的加固中,都有好的效果。树脂中还含有自交联基团,可以在常温下交联形成新的胶结体系。

首先在一些残破的陶器上进行试验。采用稀释为1%的非水分散体材料在出土后立即进行加固处理,然后再缓慢干燥,发现彩绘没有出现卷曲现象,证明这种材料有好的加固效果。然后在发掘提取中开始使用这种材料。

在坑的边角有一件陶器,打开盖子后发现内部有一套完整的漆耳杯,耳杯涂红色,彩绘完整、无污染,非常漂亮,但是在打开盖子后漆皮马上出现卷曲的迹象,边角开始起翘。我们马上用非水分散体材料对彩绘进行了处理,结果在提取后彩绘稳定,不再发生翘曲现象,彩绘的颜色也没有改变。

至于非分散体材料为什么对起翘的漆底彩绘有加固作用,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这种材料使用丁酮做溶剂,浓度低,与水有良好的亲合能力,很容易渗透到彩绘底部。另外,在水分挥发前,丁酮已经挥发,非水分散体已经形成了固体的膜状物,对漆皮、彩绘和陶器表面进行了黏接作用,所以水分挥发导致的表面张力和收缩拉力得到了控制。

责任编辑:杨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