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扬故居,能保住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中两排联体的白色建筑,就是范扬的故居。

 

  在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溪干村的村中央,有几间显眼的老房子,村里人说这是全村的骄傲,因为这里曾经住着他们眼中的大名人范扬。

 

  要说范扬显赫的履历,溪干村里的老人们能拉着你如数家珍。最近有人听说村里要进行旧村改造,可能会把这几间老房子也拆了,关于范扬的轶事再次成了村头村尾谈论的话题。

 

  那么,范扬是谁呢?

 

  祖上家大业大

 

  他是范仲淹的后裔

 

  因为他村里来过不少大人物

 

  范扬的老家溪干村,距离金华市区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范宗成曾任溪干村书记多年,据他介绍,村中央那几间白墙黑瓦的民国建筑,就曾是范扬家的祖产。村民们担心的,也正是这几间房子。

 

  范扬祖上家大业大,范扬光兄弟姐妹就有10多人。除了人丁兴旺,且又出了范扬这个名人外,还有个特殊的背景——

 

  据《清江范氏宗谱》记载,范扬是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后代,范扬的先祖范子明,就是范仲淹的侄子。宋元丰年间,范子明任婺州节度使,卒于任所,因归葬姑苏路途遥远,就择地葬于溪干村的蛇山上。他的后人就在范子明墓室旁筑室定居,至今村子里还有一条“子明路”,就和范子明有关。

 

  在外功名显赫,而在老家溪干村,很多老乡还是爱叫范扬的小名“金满”。

 

  “金满一年只回来住两三天,都在外面读书工作,很忙的。”今年87岁的范凤贵是溪干村年纪最大的老人之一,20多岁时曾为范扬家做过农活,那时范扬刚刚30多岁,已经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

 

  在范凤贵的印象中,解放之前,范扬曾回老家造了一栋小洋房,房屋的结构和装修都是日式风格,落成时的热闹景象,至今仍是老一辈茶余饭后的谈资。“听说连蒋介石这些人都送来贺联,可见面子有多大了。”

 

  从小就是学霸

 

  留学日本成为法学家

 

  学识渊博深得郭沫若赏识

 

  1899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五年,范扬出生在金东区塘雅镇溪干村。书不离手,是他留给村里老人们的印象。1916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赴日本留学,先后在预备学校、东京高等学校、东京都第三高等学校文科、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哲学科、法学院法律科毕业。

 

  在日本留学时,范扬和同在留学的汤恩伯等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1928,范扬学成回国,在南京中央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等担任法律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弃教从政,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副厅长。

 

  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成立的,第三厅是由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人士组成,由郭沫若任厅长。期间,郭沫若和范扬共事默契,对这个学识渊博的副手赏识有加。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视察成立不久的第三厅,范扬和郭沫若一起陪同左右。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不再继续从政,继续以教书为业,先后担任同济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教授。范扬在行政法学方面颇有研究,《继承法要义》、《行政法总论》、《警察行政法》等都是他的著作,此外,他还曾参与主编复旦大学《国家和法的理论》,参与翻译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等。

 

  l962年,范扬病逝于上海。

 

  最新进展

 

  老屋已归6户农家

 

  但不排除

 

  保留故居可能

 

  在村民们眼里,范扬的老家是名人故居,按理得保护,为什么要拆掉呢?为此,记者和溪干村书记范新民取得了联系。

 

  按照范新民的说法,如今范扬故居的使用权分属6家农户,因为旧村改造,其中3户已经同意和村里签订迁移协议书,另外3户因为还没有找到明确的安置点,搬迁还没有进行。

 

  “其中有2户是一直住在里面,1户在金华城区工作,偶尔回来住。”范新民说,他也听说了村民们都希望能保留下范扬的故居,村委会也会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价值等因素,“目前还在讨论具体方案,不排除保留故居的可能。”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