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文保所监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

      正在建设中的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沿线文物点较多。如何在现代交通建设中做到文物点的万无一失?对此,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给出了来自实践中的答案。

      文物保护要先行一步

      苏州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众多。苏州轨交4号线于2012年底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15年竣工通车。轨交4号线沿线文物点较多,有北寺塔、文庙、沧浪亭、天香小筑、京杭运河古纤道,怡园、过云楼。经市文物部门多方协调,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承担了此次工程文物保护监管工作。

      工程实施前,轨道交通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编制了《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文物保护方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后严格按照方案落实。而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作为监管单位,为保证监管工作顺利开展,也专门成立“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监管办公室”,编制了《监管工作方案》、《监管工作意见》及《监管工作计划》等,积极地启动文物保护先期工作。

      重点文物点监管个个有方案

      按照工程进度、施工特点,此次的监管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目前监管单位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监管工作,监管单位把沿线重点文物点:北寺塔、文庙、怡园、大运河古纤道列为专项保护单位,编制专项保护方案,统筹各方做好专项文物监测工作;并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对施工中围护结构建设、基坑大开挖建设、盾构推进建设过程进行安全巡查、旁站监督工作。

      在实践中探索管理模式

      在市文物局与市文保所的协调下,建设方积极组织,配合文物保护监管工作。施工方与监测方每周报送监测数据,定期向监管单位汇报文物状态。在建设过程中,针对部分市民反映文物出现倾斜、沉降等问题,监管单位高度重视,要求施工方、监测方加强现场监测。

      按照监管工作的进度、工程进展情况,苏州市文保所编制完成了《文物保护第一阶段监管工作报告》、《文物保护第二阶段上半段监管工作报告》。到目前为止,根据第三方监测数据及阶段监测总结,沿线文物均处于稳定安全状态。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预计于2015年竣工,对如何在保护轨道交通建设中周边文物安全,目前国内文物界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保护程序与工作模式,苏州市文物部门在4号线的建设中正结合自身实际,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并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探索古城保护与城市交通建设中注重监管、多方参与的保护模式,使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更好的统筹发展。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