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病害”有哪些 显微镜下得答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生在鸦博馆参加文物医生体验活动。通讯员供图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简称“鸦博馆”)举办“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201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来自东莞各地的数百名学生和家长赶来鸦片战争博物馆,参加蜡染、通草画制作、文物医生体验等活动。此外,鸦博馆已经上线,开通微博微信网站,很多功能可在网上实现,方便了市民的浏览查阅。

 

      在活动现场,《通草水彩画见证晚晴中国风》课题再现了曾经在南方,尤其是广州兴盛一个世纪的通草画制作工艺。据介绍,在听完讲座后,博物馆专业人员向小朋友们提供制作通草画所需的专门定制的通草纸和绘画颜料,并带领大家现场制作通草画。

 

      在文物医生体验记活动中,参加活动的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现场说明和指导下,利用显微镜观察了铜钱表面的锈蚀产物和丝织品的工艺技术,对文物的微观形态有了直观的认识,并尝试将破碎的瓷器进行清洗和拼接。通过互动活动,让大家认识到“文物病害”,了解更多文物背后的故事,提升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