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湾成功迁建明朝、清朝古宅
2014-05-21 00:08:24 来源:和讯网 已浏览次
“这是我所经手的最完美的古宅迁建。”面对已经基本完工的两栋徽派、晋派古宅,有从事10多年古宅迁建、保护工作经验的星河湾古宅项目总顾问姜伟告诉记者。
据姜伟介绍,由于各种原因,具有民族、民俗特色的民居类建筑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古民居在民间消亡、破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鉴于此,星河湾历时十多年,将散落在民间的徽派、晋派古宅零星地收集起来,并在广州(楼盘)星河湾•海怡半岛最好的岛尖地块再现古宅的宏伟风貌,如此浩大的工程,在国内历史上都比较罕见,这也体现了星河湾的舍得以及在古宅保护方面的魄力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历时4年复建明代徽派、清代晋派古宅
所谓十里不同俗,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风俗人文特点丰富,古宅承载了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姜伟向记者介绍,从功能上分类,全世界的建筑不外乎有两种,一是庙宇、宫殿、教堂;二是四合院、围屋、窑洞等民居。解放后,国家落实了对第一类建筑的保护,并且从国家层面到省级,均有古建筑保护机构,但却忽略了民居类的保护。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二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个个有古宅的村庄、街道一个个地消失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星河湾的管理层也意识到,这是民族建筑史上的悲哀,因而也尽其所能地去抢救濒危失传的、具有文物价值,但又没有被列入文物保护之列的古宅进行迁建。
据透露,目前已经基本完工的两座古宅位于星河湾•海怡半岛东端,工期历时4年。“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保留下来较好的,有保护价值的重要古宅之一。”姜伟如此评价。
古宅迁建严守“三原则”、“两不动”
记者了解到,位于星河湾•海怡半岛的晋派古宅是清朝晚期的古宅建筑,从山西到广东,长达2000多公里的路程,加上这一古宅并非“完全的原装拆卸”再“组装”,这给后面的复建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而尤其重要的是,由于古宅“身份特殊”,容易引起“文物”争议。
星河湾董事长黄文仔先生为此特制定“三原则”,即庙宇类建筑不能碰,因为这涉及到国家文物的保护;二是地下的不能碰,地下的很多古物也属于文物范畴;三是国家各级文物部门挂牌保护的不能碰。
在这三原则的指导下,星河湾展开了古宅迁建工作。此外,为了保留古宅的原始风貌,复建的古宅保持“外观不动”、“结构不动”的原则,力求呈现最原汁原味的古宅。
据了解,为了追求古宅的完美,星河湾在材料上也做到了尽善尽美,复建对损坏构件的弥补方法要求非常严格,所用的老料新工材料不能超过15%,尤其要保证全部使用老木,并尽可能还原原貌。例如一个斗拱需要修复,一个完整的斗拱有无数个拱,若斗是用老木头,拱是用新木头,老木头不会有变化,但新木头日久会变形,破坏了完美的斗拱形状,并且会导致老斗变形,使斗拱失去原来的形状,所以对替补的材料要求非常严格。
古宅材料广州克服“水土不服”
古宅复建全部请用山西古建筑的专业队伍,而且每一座古建筑的复建项目均制定了一套独特的设计方案。古建筑在拆除运至复建地之前,均详细记录其拆除前的状况及拆除部位,并专门进行测量、绘图,做结构分解图,为复建工作提供一套完整、充分的资料以确保保持原貌。
北方气候干燥,南方气候潮湿,北方的建筑材料在南方也需要改良。“北方的建筑在南方一般都会‘水土不服’,按照北方做法在广州复建容易潮湿、霉烂。”姜伟告诉记者,考虑到这些问题,这些古木被运到后,先全部用桐油浸泡一段较长的时间,期望达到以防腐、防潮、防虫、防蚁的目的。
“即使如此,还是出现了新的问题,桐油很难干,最后我们就采用打蜡的方式,一方面保持了木材的干燥度,另一方面起到了防腐、防潮的作用。”姜伟透露,另外,在该项目复建之初,在古建筑屋顶的梁架结构上,铺板之后增做了一层防水处理,再加黄泥和两层瓦。但经过连连暴雨后,仍然出现漏雨现象。设计团队经过多次分析对比,发现北方的古建筑瓦面做了琉璃所以能防水,但星河湾复建的古建筑为了保持原始风貌,仍采用原来的瓦,加上用了一万多颗生铁钉固定瓦片故产生渗漏点。
为保证工程质量,将已盖好的瓦一片片掀起来,在瓦下面重新增加一道防水层,尽管工作很复杂,但为了保证质量,做法却很严谨,尽可能地解决建筑地域性的问题。
据了解,星河湾的晋派古宅以山西大宅的形制格局为样本作拼接的,古宅里各个建筑分别来自于山西省不同地方,如戏台来自于山西省榆次县,过厅来自于山西省太谷县,主楼来自于山西省祁县等,每一栋建筑都是完整地从山西省迁移至星河湾•海怡半岛。
古宅保护并不只是收藏那么简单
中国之所以有如此之多宏伟壮观的古宅,与中国人的“盖房子心态”有很大关系,一来很多人喜欢攀比,谁家房子造得好,有条件的就要跟着造,而且卯足劲要造得比别人好、比别人大;二是模仿心态很强,比如山西大宅,因为他们离京城比较近,他们所造的房子形式就与皇宫的三宫六院相似。
姜伟说,当时很多古宅建造的时候不计工期,不计成本,往往很多大宅是包含了几代人的心血,有的晋商更是为建造一个大宅,动用生产资金,导致破产。
不过,随着中国民居古宅被毁坏的情况日益严重,不少收藏家也加入到收藏老房子的队伍,如一个加拿大华人、浙江义乌商人、影视明星成龙等等,但是他们的行为仅限制在“收藏”,与星河湾古宅迁建有所不同。古宅的保护并不只是收藏那么简单,它要使用才能凸显其价值,星河湾计划古宅迁建完成后可以作为广州对古宅保护的亮点提供给有兴趣的人参观 、考研。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