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不等于让它“火”起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往往是旅游与城市的地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神秘、惊叹,在吴哥窟像在穿越历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巴塞罗那高迪的建筑作品,往往是人们参观的热门地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天的吴哥窟已逐步控制游人

 

      一个月前,国家文物局宣布了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和主办城市,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十分引人关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开放提出了最新要求。联想到年初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那场由于人为疏忽而引发的巨大损失,我们更该思考怎样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而不是“火”起来。

  

      两个概念 可以“红火”,绝不“走火”

 

  由于今年年初发生的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火,面对又将到来的“中国文化遗产日”,我们的心情难免有些沉重。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被定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宝贝,文化遗产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如是说。号称“千年瓷都”的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将扮演今年活动主场城市的角色。到6月14日文化遗产日当天,景德镇将奉献“三圣公祭”民俗表演、明代葫芦窑点火复烧和元代馒头窑开窑仪式、古窑作坊艺人技艺展演等独具瓷都特色的主场活动。据悉,主场城市活动将持续半月。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件好事,尤其是景德镇这样的“活遗产”更需要人气来维持,但当它们日渐“红火”起来时,也要当心“走火”。文化遗产要在保护周全的情况下,才能长久地服务百姓。

  

      众“遗产” “活起来”不等于修旧如旧

 

  无论是人文景观型,还是自然风光型的文化遗产,都应将保护原貌,保持其完整和真实放在首位。近几年来,很多地方在进行古城改造的时候都有些本末倒置,甚至只顾着比拼谁家下了“血本”,于是拆了真的,造了旧的,让人感到可恨可悲。湖南岳阳本应该是个底蕴深厚的人文古都,却在“修旧如旧”的改建中失去了不少珍贵的遗迹,楼前街、翰林街、塔前街,如今去看看都没了晚清时期的市井风情,翰林街甚至被推倒重建了。这样的现象绝非个案,很多文物重点保护古镇都被拆去了老旧的古建筑,取而代之的是说不清风格的仿古新筑,“保护”两个字远远被扔在了“开发”和“利用”之后,让人心疼又无奈。

  无疑,古镇一类文化遗产是离不开人气来带动的,但这番“造假”的保护不仅画蛇添足,更是得不偿失,在思考如何让遗产“活起来”之前,还请先想明白真正的“活”是什么。

  

      新“艺”识 联合“博物馆日”共谈保护

 

  今年3月1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今后,双方将在博物院馆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创意产业、故宫学院平台利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巧合的是,今年同时公布的文化遗产日主题和“5·18国际博物馆日”恰好与之相呼应。今年博物馆日的年度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作为今年主会场的南京博物院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举办“民国旗袍展”,还将与英国苏格兰古代历史遗迹皇家学会合作举办“南京与爱丁堡古城保护成果展”。

 

  今年的两个纪念日“联手”,将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的功能相互结合,这将会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新模式,既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让它们有更大的空间活跃起来,同时也能丰富博物馆的活动和内容,增强展出的艺术性和文化性。要保护文化遗产,并展现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就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