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物安全保护志愿服务行动启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文物网讯 4月12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共同开展的“北京市文物安全保护志愿服务行动” 在北京市著名的文物单位——国子监正式启动。

 

      文物遗存是人类历史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人文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址,是全人类宝贵而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有效利用文物遗存,在激扬民族精神,教育警示后人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影响,同时对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形成经济文化建设的支撑点有着特殊的意义。

 

      首都北京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3000多年建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北京辖区内有3840处不同等级的不可移动文物,这些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作为人类文明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也使北京的文物保护和利用任重而道远。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工作时指出,“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北京已经成为一个保有古都风貌的现代化大城市。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下定决心,舍得投入,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要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理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制度、公众和舆论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保护和传承首都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文物保护战线的干部职工的重大责任,也是全民的义务和责任。倡导全社会热爱文化遗产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为更好的保护文物贡献一份力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这一形势下,“北京文保安全义工志愿服务行动”在明确了工作目标前提下,对参与文保活动的志愿者提出了一下几点要求,即:理性、包容、智慧、担当。一、要有理性的目标,不超出本团队的发展阶段,不超越社会大环境,在文保监督中要保持平和的态度;二、要有包容的思想,要能冷静地处理文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要有智慧的工作技巧,善于宣传劝导和化解矛盾;四、要有敢于担当的工作精神,树立文保志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月27日,我们通过多方媒体向全社会通报了“北京市文物安全保护志愿服务行动”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热心文物保护事业的各界人士积极踊跃报名,截止昨天,已有近千人报名要求参加文物保护志愿服务,其中有各行各业在职的领导、工作人员,有在校学生,有名人明星,有离退休人员,他们愿意在工作、学习之余或其他业余时间,参与监督身边的文物安全保护工作。

 

      由于根据文物的分布情况和志愿者的需求情况不同,报名的同志暂时不一定全部上岗,我们将登记在信息库里,在需求的时候由“行动”信息平台随时与志愿者联系。同时,希望第一批上岗服务的志愿者,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宣传、监督、服务作用,发现文物安全隐患或文物违法行为及时向“行动”信息平台报告,通过信息平台提交文物执法部门依法处理。我们相信文物安全保护志愿者队伍将会成为首都文物保护的一支积极的力量,也希望更多的人热心北京文保事业的发展,争当文保志愿者,形成全社会爱护文物的氛围,并且依靠健全的法律,依靠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广大文保服务人员筑起一道文保领域有群众广泛参与的人文风景线,为全社会树立爱护文物,保护文物,倡导文明新风的榜样,共建我们美好的文明家园,保护好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文物。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