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搭窟檐保云冈石窟“延年益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同云冈石窟顶部地质勘察已经结束,石窟保护性窟檐的设计基本上得到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认可,待进行顶部考古挖掘之后,即可对石窟顶部渗水较严重的地方进行前期试验。

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五世纪中叶,是我国32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保存着大量精美的北魏石雕,是研究古代文化宗教艺术科学的珍贵实物资料。

虽然在历史长河中,石窟经受了众多自然损害,出现了岩石裂隙、石雕风化、顶部渗水等问题,但文物工作者积极应对,早在1974-1976年进行了为期3年的加固保护工程;1992-1997年进行了“八五”保护维修工程;1998年国家投巨资对造成污染的109国道云冈段进行改线工程,彻底根治了粉尘污染对石窟的危害。

其中,规模最大的为2002年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工程包括顶部防渗排水、凝结水研究与治理、建设保护性窟檐3个部分,分别针对顶部大气降水的入渗、洞窟表面凝结水和雨水对石窟外壁面雕刻的冲刷问题,研发出定量测定凝结水和自动除湿的装置。

日前,为了彻底解决云冈石窟顶部渗水问题,省文物局专门在北京举行了“云冈石窟窟檐设计研讨会”,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考古专家杨弘、文物保护专家黄克忠等9位中国文物界著名专家、学者亲自为石窟把脉。

据悉,云冈石窟保护性窟檐的设计于2005年开始,经过本次专家研讨会,确定了窟檐设计的原则和功能,并对窟檐设计的形式和所用材料进行了探讨,从根本上解决石窟内部渗水问题。据工作人员介绍,虽然石窟保护任重道远,但随着防水保护工程的逐步实施,石窟的风化问题必将得到有效解决,这一艺术瑰宝将“延年益寿”。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