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村民非法拉土垫地破坏国家级汉代墓区

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的几个村民欲将国家级文物保护区的划定区域“开拓”成“农田”。他们雇用车辆在国家级文保区内非法实施“拉土垫地”,打算明年进行耕种。经查村民的违法行为已造成文物保护区内4000多平方米的石滩被土覆盖。

群众举报有人私自拉土“平坟垫地”

昨日,记者从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镇政府获悉,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张掖市甘州区国土资源局碱滩国土所接到群众举报,在碱滩镇甲子墩村境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内有人私自拉土“平坟垫地”,破坏文物。接到举报后,甘州区国土资源局碱滩国土所立即向上级领导和碱滩镇镇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12月4日,碱滩国土所土地巡查人员会同碱滩派出所、碱滩镇文化站的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取证,并及时制止违法活动。

实地调查责令15日内恢复原状

经调查,执法人员发现碱滩镇甲子墩村村民侯某某、王某某等7人不顾国家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私自雇用6辆翻斗车拉土,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内进行拉土垫地,这些村民还打算明年在新“开拓”的“农田”里进行耕种。村民的违法行为已造成文物保护区内4000多平方米的石滩被非法拉土垫地,对文物保护造成了潜在威胁。经过碱滩镇国土所和甘州区文物局现场联合勘查和取证后,碱滩镇国土所对破坏文物保护区的当事村民下达了《停工通知书》,要求立即停止在文物保护区拉土垫地的破坏文物的行为,甘州区文物局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责令村民限期15日内将已经破坏的地貌恢复原状,并接受下一步的处理。

昨日,据甘州区碱滩镇镇政府相关人员介绍,在2013年3月,碱滩镇甲子墩村境内的汉代墓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该文物保护区内有人进行日常巡查。目前,这起破坏国家级文物保护区的违法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当中。

延伸阅读

甲子墩墓群位于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村委会以南约2公里处荒滩上,甲子墩墓群是河西地区规模较大的古墓群之一,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对研究汉晋时期河西地区的埋葬制度、丧葬习俗及政治、军事、经济、民族融合、文化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责任编辑:grac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