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物"医生":除了心细手巧 还要耐得住寂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苏东黎(右)和张新宇(左)正在进行彩绘,这个区域的10余件法器都要进行彩绘修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新宇对疏松的彩绘区域打针,通过注射固化剂进行加固。

明年底,牵动人心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有望修复完毕,重新焕发光彩。但你知道为她看病的“医生”们的故事吗?他们是怎样一点点治好千手观音的病痛?

近日,记者走进大足千手观音修复保护现场,对修复她的三名“医生”——苏东黎、张莹和张新宇进行了采访。

千手观音损坏严重

修复起来非常难

43岁的苏东黎是河南洛阳人,是一名文物修复员。去年年初,她和5名河南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同事一起来到大足,参与修复“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千手观音的工作。她与张新宇、张莹既是老乡,又是同事,三人平时关系十分要好,一起上下班,住在大足城区的合租房里,相互照料。在团队中,她们既是“姐妹花”,也是医术高明的“女大夫”。

记者来到千手观音中层修复现场,看到苏东黎正在有条不紊地对法器部位做彩绘。“给文物做彩绘,就像在做一个精密的‘手术’。从最初的病害调查,到具体的颜料清洗、脱盐、加固、补形、补色等工序,完成一个法器彩绘少说也得一个多月。”

“千手观音是我们‘诊治’过最严重的‘病人’,修复起来要求非常难。过去在洛阳博物馆,我们主要从事的是壁画修复。现在从平面修复到立体修复,难度增加了不少。比如,一个手指从揭取金箔、去石质粉末到加固、塑形,最快也要2周时间,而且常常会因为毫厘之差,打倒重来。”苏东黎介绍说。

今年已是苏东黎从事文物修复行业的第15个年头,从她真正独立“操刀”修复文物到现在的十年时间里,她参与修复国内外各朝代壁画、陶器二十多件。在《中国美术通史》上的“西汉打鬼图”和“西汉卜千秋”两幅杰出壁画,她都有参与修复。

除了心细手巧

还要耐得住寂寞

“做一名文物修复员,不仅要具有相当的历史、绘画、文字功底,还要掌握—定的化学、物理、美学、材料知识。最重要的是心细、手巧,还要耐得住寂寞。”苏东黎说,大家每周六天,朝九晚六,除了中午吃饭都是面对冰冷的石壁,重复单调的工序,有的还要长期嗅着刺鼻的材料味,粘得一身尘土,一到夏天,在没有空调的修复现场,站着、蹲着、躺着,一干就是一整天……

由于文物修复连续性很强,很多时候,大家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苏东黎“三姐妹”来大足近两年时间,只是在春节、国庆和八月高温假时,回家了四次。

“因工作需要,我们时常在外地出差,有时候本单位有一些人事推荐机会,我们也不方便回去填表、办手续。”张新宇淡淡地笑着说,虽然一个月领2000多元工资,却从未打过退堂鼓。“因为这个职业让我们身上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看到千手观音一天天的修复进展,大家心中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成就感,作为文物工作者,我们都以此为荣。”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