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如旧”:文物的修复的“金科玉律”
去年,壁画修复史上发生了令无数专家大跌眼镜的事。西班牙东北部小镇博尔哈镇的一个教堂保存着一幅由该国19世纪著名画家埃利加斯·加西亚·马丁内斯绘制的著名耶稣像壁画,该壁画部分残破,却无意中被一位80岁的老太太自行动手进行了修补。结果,一件价值无法估量的艺术瑰宝就此损毁。该消息传出时,国人似乎还抱着壁上观的心态,却不料同样的修复事件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
辽宁省朝阳市云接寺花费100万元的整体翻修工程,因为娘娘庙中一处清代壁画的毁坏性修复引来舆论一片声讨,声讨背后必有缘由。本来部分残破的清代壁画,经修复成了当代蹩脚画匠的一幅新作,而原作早被覆盖,不见所踪。其拙劣程度被网友戏称为“红配绿”“动画片《大闹天宫》都比它画得好”。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与西班牙老太太“出于好意”的修复不同,云接寺的整修却是打着文物修复的旗号,冠冕而又堂皇。据媒体报道,文物修复的施工方——凤凰山古建队并无勘察、设计等资质,聘请的画师也无专业素养。经过一番毫无章法的维修,上百年的文物被毁于一旦,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文物不可再造,一旦破坏,将万劫不复。针对残损文物的修复工作应严格遵守“修旧如旧”的“金科玉律”,岂能敷衍了事、胡作非为?文物古迹承载着上百年至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蕴藏着不计其数的能工巧匠的智慧,是留给后世的一笔无法估量的文化财富,一定要谨慎保护。诚然,文物修复水平有高下之分,有的古代技术于今已失传,无法做到真正“重现”,但修复之术并不是将原作毁掉而另起炉灶。即使借助现代工具和原料,可以将其塑造得更为光鲜和精美,却无法真正还原残损文物的本质和精华。因文物修复团队缺乏资质而草草“奉上”的“捉襟见肘”之作,也注定令后人扼腕。
说起文物修复,笔者想到曾探访北京云居寺的事。云居寺在抗战中曾一度被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拨专款对寺中的北塔进行修复,然而,修复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塔座1米处的佛偈砖残坏严重,需要相同工艺的砖进行替换。为此,修复队跑遍了周边各砖场都找不到可以烧造这种砖的师傅,工程一度中止,最后在北塔附近的淋灰坑中发现了当年建塔时预留的174块砖,正好填补在残损砖的位置。试想,如果没有预留砖的替补,这样的修复也只能暂停,如若像辽宁朝阳云接寺的壁画一般以新作代替修复,该留给后人多少遗憾。
所以说,修旧如旧的准则应是一把悬在文物维修工作者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我们不该越雷池一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