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变“会馆”呼唤制度“回归”

中午是饭馆可吃粤、晋菜,下午是茶馆能喝奶茶、品红酒,晚上是静吧,可以欣赏钢琴、萨克斯演奏……近日,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晋绥铁路银行旧址摇身变为了集“吃、喝、玩”于一体的娱乐会馆,成为当地的热议话题。(10月20日 新京报)

近年来,文物或文保单位屡遭“变身”,据报道,北京朝阳门南小街清代私家园林“莲园”从原本3600平方米“变身”为不到500平方米;南京江宁区的将军山,沐英子孙墓已被掩埋在独栋别墅的绿地下面,其余附墓仅剩一两块小石碑,难以辨认;刘伯承旧居更是变成了“光架架”; 位于重庆的文保单位陈诚公馆,现已变身为每平方米售价两万元左右的某楼盘“豪华餐厅”。去年6月,著名民国建筑、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治中公馆变身“天价豪宅”被媒体披露:开发商在张公馆原址新建的两幢小楼,通过广告以6400万元的高价挂牌出售。

《文物保护法》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但是虽有法律,文物或文保单位的被动“变身”却还是如此地触目惊心,让人不禁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本应该全民共享的宝贵财富、具有相当历史价值的重要文物,遭到如此毫不顾忌的破坏和侵占,甚至渐渐地变成了个人私产?

开发商的逐利行为肯定是重要原因,毕竟文保单位一般都处于城市的黄金位置,而且因为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价值十分之高,如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晋绥铁路银行旧址,仅仅投资700多万元打着“修缮”的幌子,就可以把如此价值的文保单位变为私人会所,只要稍微思考,谁都愿意。

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来自于管理的漏洞,晋绥铁路银行旧址如此重要的文物,在换脸前竟然没有通过文物部门的同意,而据惠公馆的负责人刘晓东的回应是,晋绥铁路银行是他和太原市政府共同修缮的,他对文物修缮的法规并不清楚,也没有收到文物部门的停工通知。

不管是真是假,但毫无疑问的是,文物保护部门没有切实尽到自己的责任,不管是没钱修缮,还是对文物保护“力不从心”,都逃脱不了失职的干系,而一旦以“修缮”的幌子将文物变身会所的口子一开,那么其他文物遭到破坏的结局还会远吗?

而要解决这一的问题,光靠“特事特办”或处理一两个人、罚一两次款是做不到的,关键在于制度落实,让制度回归到文物保护之中,文物保护部门对于敢于碰触制度高压线的,必须严肃处理,坚决不手软;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制度的预防和预警作用,防患于未然,给文物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不给违法分子可乘之机。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