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唐代古村落面临传承之困

后沟古村四周群山环抱,一条小河穿村而过。 李新锁 摄

进入10月,游客渐少,古村显得很空旷。 李新锁 摄
秋收时节,传承千年的后沟古村内鸡犬相闻。和千百年前一样,后沟村民依照农时生活、劳作,播种收获。虽已开发旅游多年,但面对城市化、老龄化的问题,村民依然流露出对“传承古村”的担忧。
后沟古村位于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因其浓缩了黄土高原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2005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对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评价称,在商品文化所向披靡的今天,后沟古村是民间文化的一个代表、一个经典,“是农耕黄土文化的‘化石’”。
据介绍,后沟村起源无证可考,从考古发现的一块唐代墓志铭推算约为公元819年。从1000多年前开始,后沟先民开始在此建房修庙,繁衍生息。在方圆不足1平凡公里的村落里,遗存观音庙、真武庙、文昌阁等神庙13座,包容儒、释、道于一体。
进入10月,后沟古村已进入“秋收冬藏”的轮回。山地里的玉米入库,半坡上的红枣落尽。走在村中石板路上,来往所见多是中老年人。和中国很多农村类似,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只有250余口人的后沟村已留不住许多年轻人。村民张真虎说,虽然从2005年就开发旅游,但村里多数年轻人仍选择外出工作。再加上“撤点并校”后学生外出上学,村里几乎全是老年人。
旅游开发多年,村民的生活也悄然发生改变。除了游客参观,不时有影视剧组进村取景、拍摄,村民坦然面对各类镜头,依托旅游自发经营。村中酒作坊的酿酒师傅说,近些年,他接受过的采访多得数不过来,“外面的人对古村还是很感兴趣”。
走在村中街巷,张真虎如数家珍:当地有民谚说“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先人当初建村时很有眼光,后沟村四周是山,龙门河穿村而过;观音堂大殿屋檐下的木雕龙凤交替,“这在别处很少见”。在张真虎看来,后沟村之所以历经沧桑,保存完好,一方面缘于地处偏僻,另一方面缘于民间保护,“村民自己不破坏,也不允许外人破坏”。
10月以后,游人渐少,后沟村也显得空旷。在张家祠堂前,一副对联很是醒目——“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张真虎说,张家是后沟的大姓,但现在人们已不大重视祠堂,年轻人也不甚热心。村里人也在担心后沟的将来,“但没什么好办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