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大修 发现被盗塔尖

谷积山文物群的明代舍利塔葫芦形塔尖今年3月被发现失窃。近日,谷积山开始大规模修缮,施工工人竟然在宝塔附近的灌木丛中发现了塔尖,文物专家推测,可能因为搬运困难,盗墓贼知难而退,文物才得以幸存。

塔尖失踪数月  再次现身

谷积山文物群,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1981年被公布为房山县(今房山区)重点文保单位,山间现存三塔、两墓、两寺7处文物。

被盗的古塔位于谷积山东侧,俗称东塔,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距今已有534年历史。东塔为石砌覆钵式,高约6米。记者去年探访时,东塔相轮(塔脖子)之上的华盖与石雕宝葫芦形塔刹(塔尖)尚在,塔刹造型圆润精美。

今年3月,文物爱好者发现,相轮上的华盖出现约0.5米的位移,“石雕宝葫芦形塔刹”已不翼而飞。

今年,房山区对谷积山文物开始了大规模修缮。近日,工程过半,民间文物爱好者孟先生发现,舍利塔经过一番整修,葫芦形塔尖再次现身。但怎么看都不像是仿品,难道是被盗塔尖失而复得?

灌木丛中被发现  重归原位

记者近日回访看到,经过一番修缮的舍利塔,已不像从前那样遍体鳞伤、摇摇欲倾。所谓“无塔不刹”,位于建筑最高处的塔刹,作为墓塔最为显著的标志,确已经归复原位,宝葫芦造型甚是精美圆润。

据山上的施工工人介绍说,他们在维修舍利塔过程中,发现宝塔附近沟壑的灌木丛里,躺着一座“形似宝葫芦的石雕”,重量在400斤左右。随后他们通知文物部门,经鉴定就是舍利塔被盗的塔尖。在接下来的修复中,塔尖被放回高约10米的宝塔顶端。

专家分析

盗墓贼或知难而退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曾十余次赴谷积山考察。

他认为,像谷积山这样塔、寺、墓一体的文物群,在北京地区并不多见。

被盗损的舍利塔造型更是独一无二,具有重要的宗教、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刘卫东判断,盗墓贼用绳子把“宝葫芦”拴牢,后用力将其拽下。但半米多高、重约400斤的塔尖,想从山上搬到山下并非易事,盗墓贼有可能知难而退,文物才得以幸存。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