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方砚台精品亮相北京“聚砚斋”

从“群砚之首”的端砚,到拥有“和氏璧”美誉的歙砚,从四大名砚到地方小砚,百个品种的1000多方砚台精品,日前亮相北京“聚砚斋”。

“聚砚斋”的创始人、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刘红军说,挖掘和弘扬中华砚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

2010年2月在北京创立的“聚砚斋”,是一个集砚台收藏、鉴赏、研究、交流、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端砚文化交流平台。

砚石是浓缩了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文化和历史,将书、画、雕刻艺术和地域民俗文化融于一身的重要书写工具,在“纸墨笔砚”文房四宝中,最具收藏和观赏价值。

“聚砚斋”内设置的展览,第一部分为《砚台春秋》,展示了刘红军及国内众多收藏家珍藏的各种古砚。从仰韶文化、商、周、秦原始古砚到汉朝三足砚、砖砚,唐代陶砚、瓷砚、端砚、澄泥砚,宋代铁砚、歙砚、端砚、红石砚,元代青石砚,明代端砚、歙砚、铜砚、化石砚,清代端砚、歙砚、清宫松花石砚,民间端砚、天坛砚、淄砚、溪石砚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让观众领略了中华砚文化自新石器时期的研磨器开始的悠长历史。

展览第二部分《砚观争辉》,展示了近代我国发现和产出的60多个砚台品种,除了传统的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四大名砚之外,红丝砚、易水砚、黄雀砚、贺兰砚、徐公砚等400多方石砚,也位列其中。

展览的第三部分《名砚精品》,主要展示名人收藏、名人制作、名人使用的历史名砚精品,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将帅曾经使用过和收藏的砚台。

刘红军说,传承砚台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日前,他将近十年所见所学整理出版了《砚台博览》一书,从另一个角度展示砚文化的风采。

责任编辑:王一然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