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对付文物涂鸦 处罚和教育双管齐下 图
参观者争相在巴黎罗浮宫收藏的名画《蒙娜丽莎》前拍照。 (资料图片)
多国对付文物涂鸦
埃及千年神庙惊现“丁锦昊到此一游”的中文涂鸦,让目睹此景的一名中国游客感到震惊和羞愧。
其实,这种乱涂乱画的行为无论在国外并不罕见,日本、新加坡通过严厉处罚、郑重道歉来给本国人和外国人以警示,而印度、俄罗斯则以树立和强化公民保护文物共识为目标,在法国,不可在文物上涂鸦是从小就进行的基础教育,一些城市为了预防涂鸦还在墙壁上涂上高科技涂剂。
日本:停学、解聘、校长道歉
乱写乱画在日本曾一度是一种文化传统,日语叫“落书”。据说日本人自来喜好“落书”,吴哥窟留有江户武士的残墨,法国、瑞士的观光胜地近年也可见他们的字迹。不过,如果将这种习俗带到国外,则不免受到严厉追究。
2008年6月,日本游客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发现了日本某大学女生到此一游的留名,拍下照片,用电子邮件发到大学去。调查属实,日本京都产业大学的校长坂井东洋男通过媒体,就本学校在籍的三名学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旅行期间,于大教堂乱写乱画一事向公众道歉;并且给上述三名学生以停学的处分。同时,这三名学生已经向大教堂递交了检讨书,并且将再次自费前往意大利,亲自参与消除乱写乱画的作业。
无独有偶,另一所大学的校名也涂抹在大教堂上,校方把犯事的学生处以停学两周,向意大利国民深表歉意。事情竟接二连三,某高中棒球教练也在那里留下了本人和爱妻的名字,最终被解聘。
新加坡:引渡涂鸦者处以鞭刑
即使全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古迹”,新加坡对于任何对公共空间的破坏都不能容忍,即使是外国人,如果在新加坡乱涂鸦,也难逃鞭刑的处罚。
2010年6月,新加坡警方发出全球通缉令,追捕在新加坡区间通勤列车上喷漆的一名英国涂鸦艺术家。这名被追捕的英国涂鸦老手名叫劳埃德·戴恩·亚历山大,他被指控在17年内不断在列车车厢中喷漆。新加坡警方表示,一旦发现亚历山大的确切行踪,他们将向其所在国提出引渡申请。根据新加坡法律,亚历山大落网后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数年和被1.2米长的藤条当众鞭笞8下。
早在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曾发出公开呼吁,希望新加坡政府能宽大处理一名在新加坡涂鸦的美国青年,然而,政府不顾克林顿的恳求,断然对这名被控犯有“肆意破坏公共财物罪”的美国青年施以鞭刑。尽管新加坡的严厉法律再度遭到西方世界质疑,但在新加坡像涂鸦这样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被定为是严重的罪行。
印度:定期宣传文保
印度拥有技术比较先进的文物保存和修复队伍。另外,印度文物保护界认为,“人民的参与是最好的保障”,这也是印度文物界对外宣传的一句口号。印度将每年11月19日至25日定为“世界遗产周”。每到此时,印度文物考古界就大力进行文保宣传,提高民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收效显著。
俄罗斯:文保成为共识
俄罗斯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不计其数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尽管时间久远,但在经过的俄罗斯城市中,却见到了数量繁多并保存完好的历史文物。“保护文物就是尊重历史”,已经成为俄政府和百姓的共识。 在俄罗斯,几乎每个联邦地方政府都将保护文物作为一项工作重点来抓,一些保护条例还被写入法律法规。
法国:制剂防涂鸦
法国家长注意从小就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了保护公共物品和文物古迹的意识。无论多小的孩子,只要在公共场所喧哗、打闹,或是乱涂乱画,都会被家长严肃批评。
法国一些城市和景点还使用高科技防止乱涂乱画现象的发生。马赛市政府在一些建筑物上使用了抗涂鸦制剂,多数涂料无法在墙面上留下痕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