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咸头岭遗址变垃圾场 专家提议保护未被采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乱倒余泥渣土事件后,大鹏新区设立岗亭对咸头岭遗址进行封闭式管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安人员在被建筑垃圾掩埋的遗址附近调查。位于深圳葵鹏公路边的咸头岭遗址面目全非,只剩下立在路边的牌子。

咸头岭遗址 只是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获评“十大中国考古发现” 如今却堆满余泥渣土

最近媒体连续曝光了位于大鹏新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咸头岭文化遗址惨遭余泥渣土掩埋的事件。咸头岭文化遗址被认为是深圳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有“十大中国考古发现”之称。

记者昨天在遗址现场得知,经大鹏新区介入,乱倒余泥渣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新区还设立岗亭对遗址进行封闭式管理,以防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同时获悉,从2006年咸头岭文化遗址被列入当年十大中国考古发现至今,一直都只是一个区级保护单位。关于它的存废去留问题目前还是个谜。

遗址上有大量余泥渣土

还没清理完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葵鹏路葵涌与大鹏交界处的咸头岭文化遗址,原来被堵住的入口,已清理一空,并竖有两块“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和“咸头岭遗址”字样的标示牌和立碑。入口处还立一新修岗亭,并用铁丝网在入口处围成了一个门。场内有一名值守的森林消防人员。

记者进场看到,现场仍有大量余泥渣土待清理,此外郁郁葱葱的树林,根本看不到所谓的遗址模样。

大鹏新区社会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事件发生后,新区已委托相关施工单位进行清理,以恢复遗址原貌,最近几天受雨天天气影响,清理作业略有停顿。他表示,清理严格按照市考古鉴定所文物专家的意见进行,只对倾倒的余泥渣土进行清理,不触动遗址原有地表层,确保地下文物安全;同时,他们派驻两名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在清理现场进行全程监督。

另外,记者从新区相关人员获悉,新区目前已对倾倒余泥渣土的相关违法人员进行立案调查工作。并已初步锁定嫌疑人,正在全力侦办中。一旦证据确凿,新区将按照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严惩肇事者。

最近媒体连续曝光了位于大鹏新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咸头岭文化遗址惨遭余泥渣土掩埋的事件。咸头岭文化遗址被认为是深圳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有“十大中国考古发现”之称。

专家曾提议原貌保护

但未被采纳

为什么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考古发现,竟会落得荒败不堪的下场?对于这个问题,既往报道称与该遗址所在的土地权属问题有关。

深圳晚报记者昨天分别向迭福村小组所在王母社区、新区土地整备中心和大鹏办事处等相关人员求证,证实遗址和所在村庄迭福村,大约于2005年至2006年间完成转地工作,征收为国有。大鹏街办事处相关人员介绍,在新区成立以前,转地后的咸头岭遗址一直由龙岗区相关部门托管。

咸头岭遗址是在2006年被当时的龙岗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此后一直处在尘封状态。如今7年过去了,该遗址仍属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以来,咸头岭遗址附近居民经常看到有泥头车在遗址上倾倒建筑垃圾。

关于咸头岭遗址的保护问题,市有关考古专家多年前曾建议对其原貌保护,以方便后续发掘研究,但未被文物主管部门采纳。考古专家认为,所有进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遗址,基本上都是省一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但深圳却不去做这样的申请和努力,导致咸头岭遗址未得到应有的保护。

最近媒体连续曝光了位于大鹏新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咸头岭文化遗址惨遭余泥渣土掩埋的事件。咸头岭文化遗址被认为是深圳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有“十大中国考古发现”之称。

遗址土地被征收后作何用

坊间猜不透

咸头岭遗址被考古界认为价值重大,当年在遗址上发掘的陶器、石器等文物也相继被深圳市博物馆收藏陈列。既然如此,该遗址为何不仅得不到开发利用,反被建筑垃圾掩埋呢?大鹏新区社会建设局下属事业单位大鹏所城博物馆馆长翁松龄昨日接受深圳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咸头岭遗址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其旅游经济价值不容置疑。“比如在遗址或周边建立咸头岭博物馆、遗址湿地公园等,可以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

那为什么这样的建议没被采纳?“这个不是我能回答的问题了。”翁松龄表示。

国土部门出于土地整备的需要,对遗址上迭福村的土地进行了征收,但具体征收用途何在,记者目前尚无法从相关渠道获悉。同时,咸头岭遗址的去留问题也成了一个坊间猜不透的谜。

最近有本地媒体报道,深圳能源集团在回应目前备受争议的滨海燃煤电厂的选址问题时,曾把咸头岭当作了3个候选地址之一。这是否隐约预示了咸头岭遗址今后的归宿?

延伸阅读

深圳咸头岭遗址变垃圾场 市民投诉无果

经过多次考古挖掘,2006年,考古学家在深圳咸头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和商代两个阶段的文化遗存,证明深圳地区7000多年前已有人类生存痕迹。此发现终于让深圳一扫“缺少历史积淀”的阴霾,而咸头岭遗址也入选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2006年时,咸头岭遗址在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中排名第二,它的意义重大:咸头岭遗址是目前所了解的距今6000至7000年间珠三角地区新石器时代最细致的一个断代;咸头岭遗址的文物是珠三角地区有准确纪年的最早一批文物;咸头岭文化遗址是研究珠三角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

最近媒体连续曝光了位于大鹏新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咸头岭文化遗址惨遭余泥渣土掩埋的事件。咸头岭文化遗址被认为是深圳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有“十大中国考古发现”之称。

而如今,咸头岭遗址竟成为淤泥沙土填埋场,建筑垃圾将遗址垒成高高的土台,车辙的痕迹历历在目。遗址上仅剩的两栋小房子里,住着在附近工厂打工的6个人,住户之一杨先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就在附近的电镀板厂上班,在这里住已十来年。咸头岭遗址以前是一个叫做迭福村的村庄,一年前村子里的人陆陆续续搬迁出去,他和几个工友为了上班方便,依然坚守此地。

据其介绍,倾倒建筑垃圾的泥头车,是从今年过年前后开始来的。他过年后回到咸头岭遗址,发现有建筑垃圾到处堆放。过年后情况更是严重,白天去上班,下班回来就能见到新的垃圾又堆了起来。泥头车晚上也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杨先生说,他和工友们也问过,一个泥头车司机说,这是政府工程,他们也是奉命行事。听到这话,杨先生也不好再问。但毕竟太吵了,于是他也打过相关政府热线进行投诉,政府部门也曾派人来过,但看了看也就走了,情况照旧。

杨先生说,咸头岭遗址遭破坏的新闻曝光后,泥头车就很少来了。政府部门为了防止泥头车出入,将原迭福村前后两个出入口用泥土堵住,却影响了杨先生和工友们的出行,于是他们又偷偷将路打通。

8日下午,附近派出所的几名民警来到遗址,调查路口被打通一事,得知是几名住户自己为了方便进出而开了路,民警也未多说,只是又派出挖掘机堵住了东边的通道,留下了转入葵鹏路的路口方便大家进出。

遭到破坏的深圳咸头岭遗址目前已有专人看管。羊城晚报记者5月9日来到咸头岭遗址,发现3名森林巡防人员驻守此地。其中一名巡防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平时主管附近山上森林的巡防安全,看守遗址的任务是5月8日才得到的通知,具体要看守到什么时候他们也不清楚。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