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双墩一号汉墓保护工程停工:新方案待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保护工程停工

昨日,六安双墩一号汉墓保护工程施工现场一片寂静,不见上次采访时热火朝天的场面。“停工差不多有半个月了吧,23号那天还有几位专家过来看。”工地门卫说。记者采访获悉,由于挖孔桩施工下挖至10米时遭遇坚硬的岩石,而原先论证并试验的静态爆破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施工不得不暂停,新的爆破方案目前已上报待批。

本报2012年11月9日曾以《双墩汉墓“黄肠题凑”将架空保护》为题,独家报道了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复原保护工程的施工方案。即把“黄肠题凑”整个托举架空,并将“黄肠题凑”与地下水隔离,同时建一个供文物保护、维护及研究人员进出的400多平米地下室,其难度非常大,是一项特殊的文物保护工程,全国首例,无经验借鉴。

考虑到当地土质是膨胀土,遇水易塌方,因此设计要求在“黄肠题凑”四周打下100多根深达21米的挖孔桩,灌注混凝土,阻挡施工时土层塌方向内挤压,从而保护“黄肠题凑”不受损害。

不料,经过几个月紧张施工后,下挖至10米时遇到岩石层,施工被迫暂停。面对难啃的“骨头”,六安市文物部门曾组织专家论证,建议采取静态爆破的方式掘进。不过,因静态爆破试验结果并不理想,六安市文物部门日前再次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准备采取动态与静态爆破互补、由外围向内层分次推进的掘进方案。该方案目前已上报省文物局,等待批复。

据有关人士预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恢复施工最快也要到月底。

相关链接

“黄肠题凑”是西汉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六安双墩一号汉墓作为汉代的“黄肠题凑”墓,在安徽是第一次发现,在全国保存如此完好的“黄肠题凑”墓也极其少见。目前棺椁为“黄肠题凑”结构的墓葬仅在北京、石家庄、西安、扬州、长沙等地被发现过,均为诸侯王或王后的陵墓。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