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一千年古墓区遭严重破坏 工人墓坑内取水(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址泥土中散落大量细碎骨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人在墓坑内提取地下水

昨日,烟台某论坛一则帖子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有网友爆料:烟台莱山区午

台龙山文化遗址距考古结束半月后,被发现该遗址内散落着大量破坏严重的细碎骨骸,并配有大量照片。根据帖子,网友发表自己的看法,质疑考古草草收场、不尊重死者,也有怀疑遗址遭遇偷盗。记者现场调查发现,该遗址内除了细碎的骨骸外,塑料袋、卫生纸、饭盒等生活垃圾也遍布其中,并有个别施工工人来回穿梭,提取柱坑内渗出的地下水。

网友质疑古遗址遭暴力迁移

昨日一早,网友“后海崖”在烟台某论坛发的一篇帖子,被本埠网民广泛关注、转发。YMG记者登录该论坛,找到了这篇题为《烟台莱山区午台考古结束,是草草收场还是发生偷盗?》的网帖。帖子中,网友“后海崖”配发了多张现场的图片并表示,“烟台莱山区午台龙山文化遗址考古结束已有一段时间,今天再次到现场发现,原先的遗骸已全部消失。但是细看手法似十分不专业,现场有许多遗留的骨屑、细小骨骼,似乎属于暴力迁移,完全不顾遗骸的完整、完好,早先几具遗骸收集的非常完整。还有几处坑洞,一看挖掘手法就非考古人员所为。”帖子发表后,不少网友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微博、微信等进行了转发。

事实是否如网友“后海崖”所说,还是另有隐情?在8日烟台文物部门结束午台遗址二期考古后,遗址内随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为还原真相,避免网友因猜测以讹传讹,YMG记者立即展开调查采访。

古墓遗址严重破坏

赶赴现场前,记者找到了此前媒体的报道,称烟台莱山区区午台遗址二期考古于8日结束,烟台考古人员共发现21座墓葬,21具古尸,20多件陶罐、陶壶、陶杯、石铲、石锛、骨针等陪葬品。考古人员根据地层推测,该遗址属于龙山时期的墓群。

根据网友反映的情况,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烟台莱山区区午台遗址。

在现场,约400平方米的遗址挖掘地,方方正正,从表面看十分规整,但个别柱坑表面却十分凌乱。随后,记者下到柱坑中看到,不少柱坑内散落着塑料袋、卫生纸、笤帚甚至还有动物粪便,个别柱坑内已经渗出地下水,垃圾也混杂其中,发出一股臭味,不时还有苍蝇、飞虫盘旋。

在遗址北侧位置的两三个柱坑内,记者找到网友“后海崖”所提到的细碎骨骸。虽然裸露在外,但这些长度约在几厘米的骨骸,已经与干结的泥土混杂在一起,不仔细看,很难辨认。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道路南侧的两名工人,多次往返于工地与午台遗址提取柱坑内渗出的地下水,其中一名工人,甚至用铁锹在泥土中扒拉骨骸。“师傅,为什么到这里来取水?”面对问话,两名工人表示,这里距离工地较近,不用绕远,可以省不少工。考古已经结束,现场为何还有骨骸?对此,网友“后海崖”在帖子中推测,可能是因为遗骸太多,剩下的这些没有什么价值,考古人员于是草草收场,放弃收集。也有可能是有人

将这些遗骸暴力迁移或遭遇盗墓。

面对网友质疑,午台遗址考古发掘工地的一位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解释称,为拍摄工地全景以及墓葬区整体照片,工地一个月未取骨架,致使附着在骨架上的泥土板结,骨骼也有些风化变酥,再加上所有骨架下午必须取完,当日很多家媒体采访也耽误了时间。因此出现遗漏碎小骨骼的情况也正常,但绝对是按照科学发掘来做,所有骨架用锡箔纸包裹,再用废报纸包好装入特制整理箱。至于墓底出现的乱土,是取完骨架后,对骨架下方进行检查,发掘身下是否压有随葬品所致。工地照片全部照好后,没必要再对其进行清扫,因为公路方面很快就会将其填平。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由于遗址发掘地处于城乡结合部,居住的人员比较复杂,治安确实是个问题,为此工地24小时有人看守,所以绝不存在草草收场和偷盗的情况。

千年骨骸太细碎无法收集

针对午台遗址散落细碎骨骸一事,昨日下午,记者再次采访了市博物馆考古部。

“千年骨骸已经变得不结实,在发掘中难免会掉落一些碎骨头。”至于工人在遗址内提取地下水的行为,工作人员表示,遗址毗邻一处排污沟,目前已发掘完毕,不受影响。发掘后的遗址该如何处理?面对记者的疑问,工作人员称,考古人员一般会立即进行回填,但由于午台遗址为建设用地,施工方已经承诺该遗址将由他们回填。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