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获权独立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

过去的一周里,永济桥的被拆除吸引了社会的重点关注。斯桥已拆,既成事实。然而,在关注有关部门如何妥善处理其构件的保存问题之余,市民对“吃一堑,长一智”的事后总结、对文物如何“应保尽保”的话题之关注尤甚。
近日,文化周刊记者获悉,国家文物局正式授予珠海市博物馆全国文物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
这一资质的获得,对处理永济桥被拆这类基建项目、对我市今后的文物考古工作将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建排洪渠和保护古桥能否两全其美
“永济桥是一处不可移动文物,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文物的界定。”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珠海市博物馆馆长张建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作了回答。
南屏永济桥的历史价值
永济桥的历史价值何在?张建军认为有三:
其一,永济桥是研究近代珠海人物史、慈善史的重要史料,是北山杨氏家族世代投身家乡公益事业的实物见证。
其二,永济桥是研究珠海近代环境变迁、交通地理和地名文化的重要标本。《香山县志》记载,“永济桥在北山涌口,乡人往澳通路。咸丰六年里人杨兰皋易以石梁”,这段记载表明,最迟在咸丰六年该桥就已经存在,此前就一直是“往澳通路”,只是杨兰皋将其改为石桥罢了。可见南屏一带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往来近便的关系。
其三,“永济”,意喻永远顺畅通达的意思。以“永济”为名的地名可谓比比皆是,但多数都与交通有关。珠海很多地方过去是鱼米飘香的水乡环境,据《香山县志》记载,仅以“永济”为名的古桥就有两座。一座位于南屏东桥村,另一座位于斗门佛仔迳下,后者是宣统二年(1910年)乡人古锦兰等人倡建的。
当经济建设遭遇文物保护
当经济建设遭遇文物保护,怎么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明确规定,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必须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建设项目遭遇文物保护,应当及时向文物行政部门报告,文物部门会第一时间进行积极处理。只有各尽其责,才能避免损害文物。这就是正确的机制和程序。”另外,不管普查时是否登记过,只要是文物,都要按照文物法的要求对待。当然,能登记的尽量要登记,至少可以起到告知和警醒的作用。
对于永济桥这件事情,张建军表示,本次建排洪渠肯定解决了困扰附近居民生活的水浸问题,的确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为什么却招致了议论?“我想如果能按照报告机制和考古程序办事的话,可能会两全其美。现在我市有了考古发掘团体资格,完全可以更加快捷的处理好配合基建的文物保护问题,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希望进一步完善机制,照章办事,发挥好这一来之不易的考古领队团体资质的积极作用。”
工程开工前和过程中将可依法进行考古
日前,国家文物局正式授予珠海市博物馆考古发掘团体资质。由此,市博物馆成为省内继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中山大学后第五家拥有该项资质的单位,也是我省地级市中的第一家,这使得本地文化遗产保护在基本建设抢救性考古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以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本省除广州和深圳以外所有市县的考古发掘,任务非常繁重,难免导致一些不是特别重要的文物被忽略。要避免建设工程对文物的损害,进行更好的保护,本市独立的考古发掘力量尤为重要。”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物局曹劲副局长告诉记者,由于人们热切地、甚至有些盲目地追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许多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特别是大量未被政府挂上“国字号”明令保护、散落城市各个角落的历史遗迹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被拆除的危险。
而事实也证明,珠海有很丰富的古代遗存和文化遗产。珠海市博物馆就曾经参与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牵头的考古发掘项目共16次,后沙湾遗址、草堂湾遗址、大虎水井口遗址、宝镜湾遗址、小沙澳湾遗址等古遗址先后破土。珠海市文体旅游局局长张梅生表示,长期以来,珠海的遗址发掘都是在广东省考古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帮助下进行的。此次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的获得,是国家文物局对该馆考古工作及综合科研能力的认可,使珠海在本地考古工作中有了话语权和主动权,也使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在基本建设抢救性考古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对我市文物考古“走出去”,参与省内及全国范围内的文物考古科研项目,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有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目前,珠海正处在新一轮的大发展中,很多建设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珠海市博物馆取得资质后就可以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和过程中依法进行考古调研,对古代遗存做更及时、更充分、更细致的发掘和保护。
对此,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任志录所长也表示认同,“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申报条件极为严格,是国家在考古领域所颁发的最高规格资质,一般只授予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考古研究所及重点大学考古教学与研究机构。该资质的获得,既是国家对珠海文物考古工作及综合科研能力的全面认可,也说明了国家对珠海海、陆文物和文化遗产的重视。”他认为,取得这项资质本身就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学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体现了一个地方在考古研究上进入学术领域,同时也取得了对一个地方文化历史的话语权。
法制法规是城市化进程中文物保护的关键
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教授许永杰主任强调,“在工程建设中保护、管理和利用好文物,对维系文化血脉,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文物的保护和发掘应该同时进行,这需要全社会都有文物保护意识,尤其在与经济建设发生矛盾时,更需要政府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应事先报请文物部门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可近十年来珠海共有约千余起大中型建设工程,按程序申请文物勘察的却寥寥无几,这可能直接导致文物资源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很受伤”。
这次永济桥遭破坏,也再次向社会发出警示:进行工程建设前,应该严格依法先行考古勘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文规定了基建前进行文物勘察的要求,但地方政府如果不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不在项目立项前强制要求必须申报考古勘察,那么文物部门即便拥有考古资质,也只能被动充当文物受损后“救火队”的角色。
据悉,全国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地方性政策法规。其中,《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将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共48条。其中,涉及文物违法行为尤其是针对配合基建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程序更做出了详细规定。
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冯永驱所长也指出,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抢救性发掘,珠海博物馆有资格、有责任在广东省文物局的统筹下对本地基建工地做好勘探、发掘工作,抢救文物和文化遗产。这对于研究当地的文化历史,教育民众了解本土文化和“寻根”都有重要意义。他认为,要更好的保护文物资源,珠海也应尽快强化法治意识,完善相关法规,在法律保障之下实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物保护。
“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申报条件极为严格,是国家在考古领域所颁发的最高规格资质,一般只授予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考古研究所及重点大学考古教学与研究机构。该资质的获得,既是国家对珠海文物考古工作及综合科研能力的全面认可,也说明了国家对珠海海、陆文物和文化遗产的重视。”
——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
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抢救性发掘,珠海博物馆有资格、有责任在广东省文物局的统筹下对本地基建工地做好勘探、发掘工作,抢救文物和文化遗产。这对于研究当地的文化历史,教育民众了解本土文化和“寻根”都有重要意义。
要更好的保护文物资源,珠海也应尽快强化法治意识,完善相关法规,在法律保障之下实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物保护。
——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冯永驱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