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木漆器有了“保护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技术人员观察漆器保存现状。
 

核心提示

扬州地区发掘出土大量精美的饱水木漆器亟待保护修复。昨天上午,“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在扬州博物馆挂牌成立。有了先进技术加以“呵护”,我市出土的珍贵木漆器将延年益寿。

为何成立工作站?

扬州的饱水木漆器亟待保护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扬州地区发掘出土大量精美的饱水木漆器亟待保护修复。

扬州市文物局局长、申遗办主任冬冰介绍,这些年来,扬州的文物工作者也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并经常赴外地“取经”。后来才有了扬州与荆州的“联姻”,在扬州博物馆成立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加强对扬州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出土木漆器的保护修复工作。

“这次"联姻",我们派了5名技术人员来扬州进行技术指导,这对扬州出土木漆器的保护、利用与传承而言,具有重要影响。”荆州文物局局长、党委书记阎频说。

工作站究竟啥样?

600平方米,分4个工作区

“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到底什么样?一件件珍贵的木器漆经过哪些工序才能延年益寿?

带着疑问,昨天上午,记者走进工作站一探究竟。只见里面的工作人员一个个穿着白大褂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看着眼前的一切,记者感觉宛如走进了医院。

“这个工作站共600平方米,分保护、摄影、脱水、修复4个工作区。”据技术人员王子尧介绍。

因为深藏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汉代木漆器非常“娇弱”,一般重见天日后,考古人员在现场就将其赶紧装进塑料袋保护起来,让它尽量处于原先的环境之中。“木漆器考古发掘出土后,上面都沾着泥土,我们首先要将这些文物清洗干净。”随后,清洗干净的木漆器被转交给另一名技术人员进行测量并记录

现状,并按照出土记录的标签,进行编号,接着再给文物拍照,“采集这些信息是为了给文物建立"档案"。”

工作室地面上放置着数十个塑料箱,有一股淡淡的药味,打开一看,原来里面浸泡着扬州出土的木漆器。“为了保持这些光鲜色泽,这些木漆器以前只能一直泡在水里,每隔几天还得换水。随着工作站的成立,采用了特别配置的药水,并且不断观察,根据木漆器脱水情况,重新配置药水继续浸泡……这道程序就是给木漆器脱水。”技术人员指着一旁靠墙的形似烘箱的设备说,“它主要是加快脱水这道工序。”

出土饱水木漆器类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流程为:移交、清洗、消毒、脱色、脱水、修复、图案修复、部件组装、新修部位修饰、整体效果评价、修复报告、验收、归还。

对扬州有何影响?

汉代说唱俑有望恢复原样

“以前扬州出土的木漆器大多采用自主脱水保护,但是风险性大,而荆州的技术更稳定更成熟。”扬州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徐忠文告诉记者,目前扬州出土木漆器中第一批已有300多件正在进行脱水保护,一般脱水处理需要一两年时间。有了这项技术,扬州出土的大量木漆器将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修复,据其透露,“扬州曾经出土的汉代说唱俑惟妙惟肖,非常罕见,可惜由于长期只能浸泡在水里保护,如今已经腐朽得非常严重,我们也准备将它用这项技术进行脱水保护,也许能够恢复原样。”

据介绍,今后,该工作站还将以产业化和人才培养为目标,打造全国一流的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扬州博物馆馆长顾风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成熟,不仅仅本地区出土的文物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修复,这项先进的技术还将向扬州周边辐射。”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