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物家底摸清后晒给你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氏宗祠。
 

近日,由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金华市博物馆协办的“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在市博物馆开展。

展览中专门开辟了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展,全方位展示了金华这座拥有丰富历史遗迹和深厚人文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

2011年底,我市完成了历时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2663处,占全省总数的17.1%,其中10428处为新发现,占全省总数的16.9%,各项数据均位居全省前列。文物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特别是“李友邦将军办公室”(市区)、“601俄式别墅”(婺城区)、“民国浙江省立实验农业学校旧址”(金东区)、“石楠塘徐氏宗祠”(婺城区)、“青阳山山下周遗址”(婺城区)、“庙山遗址”(永康)、“杨岩恐龙化石遗址”(东阳)、“大麦园青花瓷窑址”(义乌)、“岩下老街”(永康)、“上坦村古村落”(武义)等被评为全市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

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了不少建于明清时期的古祠堂。其中,位于婺城区的石楠塘徐氏宗祠,为明代宗祠建筑。徐氏宗祠结构严谨,规模宏大,占地近1047平方米,特别是其梁架结构全部采用石材,工程浩大,型制、雕刻古朴简练,具有鲜明的明代特征,展示了典型的明代风范。由于基本架构采用石材,能防火防蛀,故能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塌不倒,十分罕见。建筑形态反映了明代的建筑环境科学及用材情况,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法关系和生产力水平。

“徐氏宗祠保存完整,时代信息纯正,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其石构梁架和石雕反映了高超的石作工艺水平,是研究当时石作建筑技术及生活习俗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贺争光介绍说,金华的宗祠在未发现之前一般被征用作为粮库或者小学,保存较为完好。

在文物普查中,我市各地还发现了一些古遗址,如“水门古城墙遗址”(市区)、“南青口村瓦窑山窑址”(义乌)、“剡溪恐龙蛋化石遗址”(义乌)、“都督堰遗址”(东阳)、“景祥山山寨遗址”(东阳)、“吴山恐龙脚印化石遗址”(东阳)等等。此外,还发现了“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市区)、“雅畈历史文化街区”(婺城区)等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充实了金华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延续了金华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使古老的婺文化魅力更加丰满。

贺争光称,文物普查队对全市文物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系统调查,可以说是基本摸清了家底,市民可在这次文物普查成果展中,全方位地感受金华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此次展览采用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工作历程和丰硕成果。从3000余张照片中选出的600余张,浓缩成130余块图板,许多新类型文物是首次向公众展示。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