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首例文保建筑平移 江北石库门老宅要玩“漂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把一座建筑面积达740平方米的座房子,整体平移70米,旋转170度,有多难?

江北文保点杜宅,很快就要经历一番这样的挪移。

这也是宁波文保界首例文保建筑平移。

这几天,江北区文广新闻出版局刚刚论证通过杜宅的平移方案。

记者了解到,为了完成这次平移,江北下了血本,特意花上百万从上海请来有经验的公司操刀该工程。

位于江北区贝家巷23号的杜宅,是宁波保存较完整的民国时期典型的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上世纪20年代,是近代宁波人最主要的住宅形式之一。

杜宅建于1934年,主楼高二层,是贝家巷里最气派、保存最完好的石库门建筑,2004年4月被列入江北区文物保护点,2005年4月又被列入市级文保点。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了杜宅。

杜宅附近已经成了工地,工人为杜宅表面进行了加固,边上挖掘机则正在挖出一条条深沟。

在范宅前方约70米处,已经挖出了一个直径36米的圆形深坑。

施工方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个坑就是未来杜宅平移后的基础。

他向记者粗略介绍了平移的方法:现在杜宅底部挖出深坑,做一个托盘架构,把杜宅整个托住,撞上滑动装置,让挖掘机正在挖的深沟作出轨道梁,让整个房子顺着轨道平滑过去。

”这个原理,就和做蛋糕一样,房子相当于一个蛋糕,托盘相当于一个蛋糕的盘子,轨道梁相当于桌子。盘子做好以后,装上蛋糕,就能顺着桌子移动了。”

苑姓负责人说,预计整个施工面积是2500平方米。平移开始后,每天前移约10米左右,等房子平移到位后,需要七八天时间。

他表示,平移后,杜宅将会更加坚固。“而底部的托盘除了一部分被切除,其他部分都将继续保留,这样能加强原先建筑墙体的强度,也能保证房子不会倒。”

●为什么平移?

文物保护最好的方法,就是原址保护。为什么杜宅要平移?

市文广新闻出版局行政审批处处长文连台说,原则上,他们并不同意平移,不过,考虑到贝家巷区域整体规划商业开发的需要,同时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文保建筑,“平移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至少能做到最小的损失。”

●怎样平移?

记者了解到,经过专家论证,2012年12月7日,平移方案已基本确定。

根据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图,记者发现,杜宅位于贝家巷的3#地块,未来将迁移到5#地块,平移的距离将达到70米,旋转角度170度。

●如何防止老宅损伤?

记者了解到,在论证过程中,很多文保专家都提出了疑问:杜宅是砖木结构,墙体脆弱,平移中如何避免损伤?

文连台说,为了这次平移,江北下了血本,花费了上百万元,请来了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曾成功平移过上海四明公所、北京中国农业银行旧址等文保单位,经验丰富。

另外,市文广新闻出版局还和施工单位(宁波甬鸿置业有限公司)约法三章:施工现场要求24小时监控,出现险情有应急预案,保证施工与文物本体安全,保证杜宅后续排水通畅。

杜宅表面已经加固,就等着平移了。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