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拆边建意义何在

2012年在玛雅预言里是世界毁灭年,而中国人看来却是文物古迹毁灭年。

时下,在中国上演着“拆迁”“仿古”两部大戏。这两部大戏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一边是所谓的维修性拆迁,一边却是仿古浪潮。

北京的“梁林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之后,重庆的蒋介石的官邸又被“保护性拆除”,之后位于西城区砖塔胡同西头的84号院鲁迅故居也面临拆迁。而另一边却55亿再造凤凰,千亿重塑汴京,仿制古城遍地开花。这些做法都遭到网友的极力反对,专家奔走呼吁,收效甚微。

一边拆一边建,意义何在?只能说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金钱胜过一切。国人完全被利益冲昏了头,而外国人则注重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把它看作自身文化的发展。文物古迹,是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精神的载体,而仿造的文化古迹,却没有这层含义,只能是经商者赚取金钱的工具。

中国遗存下来的文物古迹不少,它们是历史的印记,是后人回顾历史的窗口。文物古迹,是模仿不来的,“模仿我的脸,却模仿不了我的面”这一广告词也能说明其中的意义。仿古,能模仿得了建筑,却模仿不了名人的精神。名人故居的存在,为城市增加了文化内涵。中国有118座文化名城,之所以成为文化名城就是因为文物古迹的存在,所谓的文化名城失去了这些建筑,只留一个空名,意义何在?近代名人故居虽没有帝宫那样气势辉煌,却是历史的见证。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物古迹是一个城市硬件设施,没了硬件设施,何来文化兴国之说?

有人说名人故居破烂不堪,影响市容,没有实际性的意义。马丁·路德却说:“一个地方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库存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名人故居、文物古迹无疑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历久弥新。

文物古迹消失后,再模仿也是假货。“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这是当年梁思成林徽因竭尽全力保护北京城墙时所说的话,他们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故居却也没躲过这一劫。

现下社会追求原创,而仿古却是一种抄袭现象。仿古建筑没有站在文物保护的角度,大部分都是以保护的名义搞旅游、搞经济开发,用文物价值的损失来换取市场价格的飙升,文物古迹在金钱的驱动下显得如此渺小。

各种山寨假货让人痛恨不已。同样,假的古董也让人厌恶。假货的价值跟真货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真货拥有设计者最初的思想,拥有他该拥有的物质价值,真货卖的是思想,是真材实料。而假货只能说是一种盗版,文物古迹亦是如此。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