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内地文物鉴定黑幕:受金钱诱惑为赝品"开绿灯"

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5日在广东佛山指出,在大量仿品赝品充斥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同时,现今中国内地文物鉴定方面亦是乱象丛生。

在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文物艺术品物证技术交流座谈会上,雷从云称,近些年来,内地文物鉴定活动相当混乱,传统的眼学鉴定(文物专家凭肉眼对古艺术品进行研究、分析和综合,然后得出自己的鉴定判断)正受到严峻挑战,“这与文物鉴定专家队伍素质良莠不齐,以及部分人品格修养、职业操守等出现问题有关。”

雷从云批评说,一些所谓的“鉴宝专家”,往往对同一件器物,说出来的是牛头不对马嘴之类的话;甚至不懂装懂,还故弄玄虚;或以一句“假的”、“仿品”之类的话了结本应是严肃的文物鉴定。

雷从云说,一些专家甚至受经济利益驱动或为人情关系之故,在文物艺术品鉴定活动中,或在出具鉴定证书时,为赝品“大开绿灯”。他说,这些文物鉴定乱象在内地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使得民众对文物专家乃至传统眼学产生了信任危机,同时扰乱艺术品市场的正常运行。

针对文物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及鉴定乱象丛生的现状,中国重庆市收藏协会会长王雍刚认为,将司法鉴定中的物证检测技术引入文物鉴定领域,以传统眼学为基础,以技术检测为手段,促成传统“鉴宝”经验与现代技术的高度融合,是值得考虑的路径。

雷从云表示,传统眼学存在自身的缺陷,但现代科技检测也有它的局限性,包括技术检测无法诠释一件或一批古文物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历史与文化诠释只有依靠眼学、依靠文物专家的学识,将传统眼学与科技检测相结合确实是文物鉴定的正确道路。(完)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