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志愿者建言保护陈松平故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两位志愿者给村民上“文物保护课”。
 

浙师大教师林友桂和金华画家施晨光致电本报,建议呼吁保护陈松平故居。本报记者与两位文保志愿者同行,了解了陈松平故居现状。

在东阳南马镇下格村有一幢陈旧的老房子,是陈松平的故居,隐在新建的洋房中,不太起眼。但在78岁的老村支书陈昌福的记忆里:“小时候我们不敢走进来,因为里面有大人物,还种着花花草草……”83岁的陈钦福却比较幸运,其父亲与陈松平同年,陈松平的父亲是他母亲的舅舅,因为这层关系,他可以自由出入。他记得1947年的时候,陈松平父亲80寿诞,在金华教书的陈松平特意画了三幅画赶回家为父亲祝寿,其中一张是兔子,因为寿星属兔。

老房子是东阳典型的18间结构。在《大杨陈氏宗谱》里,用了十几页记录乔迁之时一些名流的志庆文章、对联,包括时任金华丽正书院山长任传纶的贺文。

房子原来的大门已经坍塌,残垣堆在原来的天井里,泥地上圈养着鸡鸭。大门外一侧又加盖了一圈房子。在旧墙泥覆盖之下,施晨光用锄头挖了一下,露出刻有“光绪癸巳”字样的旗杆石。

在院子里做手工活的厉大姐在房子里住了将近40年,说起这幢老房子,她说,最热闹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末,住了四五十号人,有十多家,现在大家都去住新房子了,这里只留着两户人家7个人,而原来分给陈松平的两间都已转卖给她家,原来的那间卧室成了她家的厨房,原来的厨房则成了她家的杂物间。现在住着的另一户陈国强家,他说这一百多年的老房子,没法住人了,等有了钱就推倒重新造一下。

陈松平故居不是文保单位,但在两位志愿者眼里,这样的故居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下格村有800多人,村支书何健告诉记者,按照规划,有一条村道要经过这幢老房子。但听了两位志愿者的介绍,他说,村里会重视两位志愿者的意见。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