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为两岸交流开辟新渠道

昨日,《海峡两岸文物交流20周年回顾》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展。本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文物局、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联合举办。

此次展览共展出92幅图片,分为“融冰化雪、艰辛起步”“加强交流、扩大共识”“深化合作、蓬勃发展”“闽台情缘、花团锦簇”四部分。

两岸文博界多次合作

据了解,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在此背景下,两岸文博界共同努力、突破障碍,文物交流与合作艰辛起步,为两岸交流开辟了新的渠道。

同年,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台湾展望文教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兵马俑及金缕玉衣展览”在台北市玉山庄艺术馆展出,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首个赴台文物展览,掀开了两岸文物交流的新篇章。

而陕西省文物局组织的“兵马俑——秦文化特展”共接待观众165万余人,创造台湾单项展览观众最高纪录,至今仍保持着这项纪录。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表示,20年来,经过两岸文博人员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领域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岸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

台胞购回失窃文物捐赠

此次展出的92幅图片,汇集了海峡两岸20年里交流、合作、融通、互动等重大活动事件。特别是台湾同胞无私捐赠,让失窃文物回归大陆的义举,令现场参观的人感动不已。

1993年12月25日晚,山西省灵石县资寿寺明代十八罗汉彩塑像全部失窃。1996年,台湾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先后从香港、台湾等地购得罗汉头像,在查明头像来源后,慨然将头像全部捐赠回大陆。

1999年4月16日,复原工程开工仪式后,罗汉头像被迎入三士殿。1999年8月18日,灵石县政府为陈永泰先生举行隆重的功德碑揭幕仪式,以表示对陈永泰先生的感谢与尊敬。

2002年12月21日,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向山东无偿捐赠从海外高价购回的济南四门塔被盗隋朝佛首,使佛像法体合一,恢复了昔日的庄严与神采。

在台湾举行的捐赠仪式上,圣严法师说:“这尊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佛首是先民智能的遗产,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相通的,文化是相通的,把佛首送回来,远比保留在法鼓山更有意义。”

2004年11月,安徽省博物馆与台湾“李氏文化保存修复中心”合作,共同修复潘玉良油画作品108件,成为两岸合作修复文物的成功范例。

“两岸之间的文物捐赠体现了血脉亲情。”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表示,此次展览是两岸文博界交流20年的缩影,充分反映了海峡两岸根脉同源的历史渊源,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