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文物保护性开发趟出转型路

近年来投入资金1亿多元,对多处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开发

国庆前夕,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王国光故居——“天官王府”建成国家3A级景区,仅“十一”长假期间,就接待游客2.92万人次。这标志着阳城县实施以古堡古建为核心的“沁河文化旅游产业带”新规划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阳城是一个文物大县,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其中国保6处,省保4处,市保10处。以往多年,阳城县对文物限于保护,疏于开发。皇城相府首开先河。陈廷敬故居被打造成了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经济收入连年攀升。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门票收入4660万元,位居山西省各大景区之首。这一典型范例,为阳城县趟出了一条转型之路。由此开始,保护性开发利用文物资源发展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在阳城县一直坚持不懈。

近年来,阳城县政府制定了文物保护开发的规划,在争取国家文保资金的同时,投入文物保护资金1亿多元,文物部门汇聚社会力量,对下交汤帝庙、砥洎城、开福寺献殿、海会寺、郭峪古村落部分院落等进行了全面保护修缮,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综合整治。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陈廷敬故居、寿圣寺、县城文庙以及润城上庄古村、水草庙、崦山白龙庙、润城东坪庙、孙文龙故居、上河会议旧址等展开了保护性开发。皇城相府、天官王府、海会寺、孙文龙故居等一批旅游景点应运而生。

去年,阳城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十二五”期间以皇城相府、蟒河、析城山三大景区为支撑,以县城为中心的“3+1”大旅游战略,县城的文物保护更加发力。开福寺、旧县衙、东关关帝庙等一批文物古建正在有计划地开发。析城山附近有数百座汤庙,尤以下交汤帝庙为代表,是当地源远流长的商汤文化的物化表征。今年8月,中国先秦史学会组织专家学者汇集阳城对商汤文化开展学术研讨,通过考察修复后的下交汤帝庙及析城山等,得出了析城山为3600年前商汤祷雨之地的结论。目前,阳泰煤业集团正斥资15亿元开发析城山旅游。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