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庐”升级省文保单位(组图)


是抗日名将张发奎故居
位于韶关始兴县隘子镇
张发奎(1896年~1980年),男,字向华,广东始兴人,是北伐名将和抗日名将,曾率部参加著名的北伐汀泗桥战斗和抗日战争中的淞沪、武汉、昆仑关等重要战役。
在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风度村各式泥砖灰瓦的房屋中,有一幢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显得与众不同。多年以来,除了当地村民和一些文史爱好者,大部分从此经过的人都不明白这幢名为“贵庐”的楼房身后不为人知的种种故事。
派工兵部队建造别墅
今年11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公布了最新一批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日名将张发奎的故居“贵庐”赫然在列。
沿着篱笆小径走入始兴县隘子镇风度村,穿过已被村民们废弃的旧式泥砖屋,“贵庐”出现在众人眼前。小楼外墙由水泥批荡、地面铺红色街砖,在旧式农村紧密的“房挨房”式布局中,显得结构紧凑、设计典雅。
据当地文史工作者的测量,“贵庐”坐西北向东南,建于1937年。该楼为砖瓦木构筑,面阔19.437米、进深19.66米,楼高二层共9.276米。由厅堂、住房、厨房、饭厅、花园等组成,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
同行的始兴县博物馆馆长钟旭指着“贵庐”旁一座已经坍塌的泥砖房告诉记者:“张发奎在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出生后,在这里生活了15年。”
钟旭说,张发奎其后转战大江南北,被誉为铁军军长。功成名就之后,他多次返乡,由部下的工程兵部队在自己的故乡修建了“贵庐”。这些工兵们使用上好的水泥、砖石精心修筑了这幢小楼,质量极高,历经70多年风雨洗礼仍坚固无比。
小桥、温泉70多年未变
转入“贵庐”身后,与有些狭窄紧凑的布局风格不同,记者只见一条哗哗作响的小河玉带般环绕着小楼,一座上书“竹溪桥”的青石条砌拱状小桥横跨其上。据介绍,该桥与“贵庐”一同建于1937年,同为张发奎的工兵部队所建。
而在“竹溪桥”后有一处长年汩汩不绝的温泉,是当地百姓喜欢沐浴的地方。但泉眼所在处原来是简易茅棚,极不安全,村民们使用时也不方便。张发奎为此又捐资建造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泉浴室,其部下便以张发奎字号定名为“向华泉”。
2012年11月,“贵庐”、竹溪桥、向华泉一起作为张发奎故居项目正式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xw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