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点是全宁波人的宝贝海曙签约61位民间看守人
卢宅
12月7日,张明发微博:月湖景区的卢宅、蒋宅和银台第,从下周三起便是我责任保护的地盘啦。不许在此随便大小便!
从事医药工作的张明,从2009年开始就利用双休和节假日做起了业余文保员。
面对记者采访,他自嘲如今是被文保所给“收编”了。但在很多文物保护问题上,张明有着自己的见解,比如西门口发现望京门瓮城遗址,他说:“为什么开工前不请文保部门和有关专家先研究一下呢?”
昨天,海曙区召开首届责任文保员会议,61位民间文保人士被发展成第一批责任文保员,张明也在其中。他微博里提到的三处文保点,今后就是他的“责任田”。
业余文保员
签约成为文物保护责任人
宁波有500多个文保单位,1000多个文保点,而专业从事文保工作的不足百人。其中,海曙区作为宁波老城区,辖区内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5处,省级文保单位12处,市、区级文保单位各31处,市级文保点86处,区级文保点6处,历史文化街区7处,历史文化风貌协调区1处。
仅靠文保所的力量远远不够。
昨天签约的,都是宁波文保圈内的名人:杨古城、王介堂、林宇镇、姚光明、李国良等。
现年75岁的杨古城被称为宁波文保狂人,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参与过东钱湖南宋石刻群、宁海县前童古镇的保护,受过省政府的表彰;浙江省优秀文保员王介堂,参与过月湖庵的保留、宁波日湖冠名之争;林宇镇为宁波城隍庙保护奔走呼吁并写下大量研究文章;姚光明为海曙区拓了近百幅碑帖;李国良开创了宁波第一个家庭博物馆。
除了这些老前辈,也有年轻的签约者,比如39岁的赵晨沙,在事业单位上班的他,曾在莲桥街从推土机下抢下三块晚清时期的石碑,一边联系文保所长一边连夜值守,后来他把老爸也发展成了文保人士。
海曙区文广新局局长陈建东昨天在会上说,在座这些老同志、老专家、老先生是城市精神的守望者,也是文保工作上得力的依靠者。
蒋宅
每位责任文保员
每月至少巡检一次文保点
业余文保员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热心文保事业,有专业知识,自愿。经过双向选择后可签约成为责任文保员,目前海曙区有180多名业余文保员,昨天61人签约成为责任文保员。他们每人分到一至四处文保点,专心打理。
协议上明确规定了责任文保员的义务跟权利——
义务(有删节):
1.负责日常保护管理,发现文物受到人为或自然破坏,立即报告或积极抢救、保护、制止;
2.对所负责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巡视检查每月应不少于1次,每月将巡视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区文物主管部门(每次巡查需填写一份表格,包括标志碑、风貌结构、消防设施、其他隐患等);
3.熟悉管辖文保单位(点)的基本情况和保护要求,明确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4.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未经发表的相关文物保护单位(点)的信息和资料,不得借机谋取私利;
5.发现土地被征用和古建筑被拆时,未确定地下文物和未知或疑似为文物建筑的,及时报告文物部门。
权利(有删节):
1.发给“浙江省业余文保员证”,凭证免费参观省内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所辖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有放弃或脱离业余文保员的自由;
3.按巡查次数和记录发放经费补助;
4.为相关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做出显著成绩的责任文保员,有权获得区人民政府或文物行政部门给予的表彰和奖励。
昨天签约成为责任文保员的王介堂说,讲起宁波的文物保护故事有一大堆,有些老同志身体不太好都跟这些事有关。“最难防的是技术性破坏(指文物被摘牌、除名),理由来得冠冕堂皇挡都挡不住,很难对付。现在我们有个明确身份,总归要好一点。这是文保系统的努力,有这样一个组织,比一个人单兵作战要好得多。”
海曙出台文物保护暂行办法
规范文物、历史建筑片区施工
部分责任文保员
及其所属管辖文保点
昨天会后,陈建东局长向记者透露,在城市基本建设项目过程中,怎样加强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海曙区目前已酝酿并即将出台一部《暂行办法》,用以明确政府部门之间操作流程上的职责。
比如拆迁前征收部门要做好保护工作,对文物进行测绘、评估,整个项目片区移交建设单位之后再雇物业公司24小时管理,建设过程中发现对文物造成影响,施工过程中新发现文物的,必须马上停工报告文物部门。
这部《暂行办法》现已在海曙区试运行。
部分责任文保员
及其所属管辖文保点
杨古城:林宅、翁文灏故居
王介堂:宁波鼓楼、永丰库遗址、天宁寺塔
李国良:袁宅、湖心寺旧址、月湖桥、杨宅、花果园庙
姚光明:浙东学派史迹——全祖望墓、祖关山墓葬群、董孝子庙
周钜业:镇明岭庙、王宅
万慎煦:屠滽故居、万氏别第
朱斐:赵宅、张宅(中营巷7号)
孙南屏:华美医院旧址
施妙花:超然阁
郑慧鸿:宁安坊、横河街虞宅
张明:银台第、蒋宅、卢宅
许立群或许坤源:张宅(中营巷19号)、王宅
金学强:督学行署、鄞县县立女中教学楼
张凤岐:李宅(县学街16号)、市人民大会堂
谢君度:元戎第、叶宅、林氏旧宅
周国璋:江家祠堂、张家祠堂
徐亮:横河街林宅、鹤年坊
宜碧云:广仁街21号民宅、大桥街34号民宅
吴海英:访庐
戴骅:和义门瓮城遗址
王根甫:李氏宗祠、盛氏花厅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