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点是全宁波人的宝贝海曙签约61位民间看守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卢宅

12月7日,张明发微博:月湖景区的卢宅、蒋宅和银台第,从下周三起便是我责任保护的地盘啦。不许在此随便大小便!

从事医药工作的张明,从2009年开始就利用双休和节假日做起了业余文保员。

面对记者采访,他自嘲如今是被文保所给“收编”了。但在很多文物保护问题上,张明有着自己的见解,比如西门口发现望京门瓮城遗址,他说:“为什么开工前不请文保部门和有关专家先研究一下呢?”

昨天,海曙区召开首届责任文保员会议,61位民间文保人士被发展成第一批责任文保员,张明也在其中。他微博里提到的三处文保点,今后就是他的“责任田”。

业余文保员

签约成为文物保护责任人

宁波有500多个文保单位,1000多个文保点,而专业从事文保工作的不足百人。其中,海曙区作为宁波老城区,辖区内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5处,省级文保单位12处,市、区级文保单位各31处,市级文保点86处,区级文保点6处,历史文化街区7处,历史文化风貌协调区1处。

仅靠文保所的力量远远不够。

昨天签约的,都是宁波文保圈内的名人:杨古城、王介堂、林宇镇、姚光明、李国良等。

现年75岁的杨古城被称为宁波文保狂人,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参与过东钱湖南宋石刻群、宁海县前童古镇的保护,受过省政府的表彰;浙江省优秀文保员王介堂,参与过月湖庵的保留、宁波日湖冠名之争;林宇镇为宁波城隍庙保护奔走呼吁并写下大量研究文章;姚光明为海曙区拓了近百幅碑帖;李国良开创了宁波第一个家庭博物馆。

除了这些老前辈,也有年轻的签约者,比如39岁的赵晨沙,在事业单位上班的他,曾在莲桥街从推土机下抢下三块晚清时期的石碑,一边联系文保所长一边连夜值守,后来他把老爸也发展成了文保人士。

海曙区文广新局局长陈建东昨天在会上说,在座这些老同志、老专家、老先生是城市精神的守望者,也是文保工作上得力的依靠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蒋宅

每位责任文保员

每月至少巡检一次文保点

业余文保员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热心文保事业,有专业知识,自愿。经过双向选择后可签约成为责任文保员,目前海曙区有180多名业余文保员,昨天61人签约成为责任文保员。他们每人分到一至四处文保点,专心打理。

协议上明确规定了责任文保员的义务跟权利——

义务(有删节):

1.负责日常保护管理,发现文物受到人为或自然破坏,立即报告或积极抢救、保护、制止;

2.对所负责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巡视检查每月应不少于1次,每月将巡视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区文物主管部门(每次巡查需填写一份表格,包括标志碑、风貌结构、消防设施、其他隐患等);

3.熟悉管辖文保单位(点)的基本情况和保护要求,明确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4.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未经发表的相关文物保护单位(点)的信息和资料,不得借机谋取私利;

5.发现土地被征用和古建筑被拆时,未确定地下文物和未知或疑似为文物建筑的,及时报告文物部门。

权利(有删节):

1.发给“浙江省业余文保员证”,凭证免费参观省内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所辖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有放弃或脱离业余文保员的自由;

3.按巡查次数和记录发放经费补助;

4.为相关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做出显著成绩的责任文保员,有权获得区人民政府或文物行政部门给予的表彰和奖励。

昨天签约成为责任文保员的王介堂说,讲起宁波的文物保护故事有一大堆,有些老同志身体不太好都跟这些事有关。“最难防的是技术性破坏(指文物被摘牌、除名),理由来得冠冕堂皇挡都挡不住,很难对付。现在我们有个明确身份,总归要好一点。这是文保系统的努力,有这样一个组织,比一个人单兵作战要好得多。”

海曙出台文物保护暂行办法

规范文物、历史建筑片区施工

部分责任文保员

及其所属管辖文保点

昨天会后,陈建东局长向记者透露,在城市基本建设项目过程中,怎样加强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海曙区目前已酝酿并即将出台一部《暂行办法》,用以明确政府部门之间操作流程上的职责。

比如拆迁前征收部门要做好保护工作,对文物进行测绘、评估,整个项目片区移交建设单位之后再雇物业公司24小时管理,建设过程中发现对文物造成影响,施工过程中新发现文物的,必须马上停工报告文物部门。

这部《暂行办法》现已在海曙区试运行。

部分责任文保员

及其所属管辖文保点

杨古城:林宅、翁文灏故居

王介堂:宁波鼓楼、永丰库遗址、天宁寺塔

李国良:袁宅、湖心寺旧址、月湖桥、杨宅、花果园庙

姚光明:浙东学派史迹——全祖望墓、祖关山墓葬群、董孝子庙

周钜业:镇明岭庙、王宅

万慎煦:屠滽故居、万氏别第

朱斐:赵宅、张宅(中营巷7号)

孙南屏:华美医院旧址

施妙花:超然阁

郑慧鸿:宁安坊、横河街虞宅

张明:银台第、蒋宅、卢宅

许立群或许坤源:张宅(中营巷19号)、王宅

金学强:督学行署、鄞县县立女中教学楼

张凤岐:李宅(县学街16号)、市人民大会堂

谢君度:元戎第、叶宅、林氏旧宅

周国璋:江家祠堂、张家祠堂

徐亮:横河街林宅、鹤年坊

宜碧云:广仁街21号民宅、大桥街34号民宅

吴海英:访庐

戴骅:和义门瓮城遗址

王根甫:李氏宗祠、盛氏花厅

赵晨沙: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