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车开道 护送文物“回家”
历时两年多,南普陀法堂重建竣工
重建后的法堂
木作精雕细琢,十分壮观
精美的大型藻井
文物回迁
历时两年多,南普陀寺古老文物建筑——— 法堂,终于重建竣工。昨日清晨,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和尚率全寺僧众在法堂举行了洒净仪式。阳光下,崭新的法堂矗立在南普陀中轴线上,古香古色,如精美的艺术品一般。
随着法堂的竣工投用,其间寄放在华侨博物院等处的南普陀寺珍贵文物,昨日开始陆续“回家”。据悉,由于法堂内的文物年代久远,其中不乏国家级文物,为确保文物的安全及稳妥安放,整个文物回迁工作预计将持续一周。届时,迎回的文物将安放在配有先进防盗系统的法堂藏经阁,并有专人负责看管。
修旧如旧 原貌再现
法堂(藏经阁)是南普陀寺古老文物建筑之一,建于1936年;由于受损严重,于2010年9月19日起动工重建。此次修缮耗时两年多,耗资两千多万,在原址上修旧如旧、恢复原貌。
新的法堂整体古朴庄严,采用上等缅甸柚木遵循宋式规矩,精密连接而成。各结构细节上雕刻精美,细微之处无一不体现出建筑之美。其中,藏经阁屋顶中心位置的大型藻井,由上千块大小不一的木构件连接拼构而成。藻井总体呈八卦形状,中间是一朵巨大的莲花,周围层层斗拱承托,美轮美奂。
法堂的地面铺设也极其讲究。一楼地面用的是来自江苏“御窑”的金砖(清代时专为皇宫烧制的砖,民间称“金砖”)。如今故宫铺的,也是这种 “金砖”。据悉,这种“金砖”今后越走越亮,涂上桐油后不仅防潮、防滑,春天还会自动吸水。
警车开道 文物回迁
作为南普陀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法堂不仅是今后的讲经之地,其二楼的藏经阁更是寺内珍贵文物保存之处。
原法堂二楼珍藏有大量珍贵文物。重建期间,这些文物被封存起来,由华侨博物院、寺庙等处代为保管。随着法堂的竣工,寺内文物回迁工作昨日正式启动。
昨日首先迁回的是存放在华侨博物院的经书、佛像等。为了确保文物回迁过程中的安全,南普陀寺不仅安排了大量安保人员,还专门从北京请来了文物迁运方面的专家。
另外,为了确保回迁过程中的安全,昨日的文物回迁路上,全程警车开道。
据介绍,原藏经阁收藏着上万册佛经和唐宋以来的寺庙历代文物、法器等。其中,28尊玉佛尤为珍贵,因此藏经阁又称玉佛宝殿。这28尊玉佛神态自如,姿势各异,用缅甸玉石雕凿而成,精美绝伦。
由于文物数量较多,昨日回迁的只是一部分文物。文物回迁、安放工作等,将于近日陆续展开。
先进设备 护卫法堂
昨日现场,回迁文物尚未拆封,众人无缘一睹文物的风采。但是,二楼藏经阁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场,按照特殊要求制作的文物存放柜,全部由柚木打造,并经过了特殊的工艺和漆面处理,不仅防潮透气,而且防白蚁,有利于文物长久存放。
同时,藏经阁内耗资400多万元,配备了先进的防盗、防火等安全系统。一踏上藏经阁台阶,安全报警系统马上响了起来。据悉,里面装有无数个监控探头,可全方位24小时进行安全监控。
此外,法堂四个角都有消防栓,水带长25米,加起来能覆盖整个法堂。法堂内还备有先进的干式灭火系统。一旦烟雾量超标,室内灭火系统将自动启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