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车开道 护送文物“回家”

历时两年多,南普陀法堂重建竣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重建后的法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木作精雕细琢,十分壮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精美的大型藻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物回迁

历时两年多,南普陀寺古老文物建筑——— 法堂,终于重建竣工。昨日清晨,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和尚率全寺僧众在法堂举行了洒净仪式。阳光下,崭新的法堂矗立在南普陀中轴线上,古香古色,如精美的艺术品一般。

随着法堂的竣工投用,其间寄放在华侨博物院等处的南普陀寺珍贵文物,昨日开始陆续“回家”。据悉,由于法堂内的文物年代久远,其中不乏国家级文物,为确保文物的安全及稳妥安放,整个文物回迁工作预计将持续一周。届时,迎回的文物将安放在配有先进防盗系统的法堂藏经阁,并有专人负责看管。

修旧如旧 原貌再现

法堂(藏经阁)是南普陀寺古老文物建筑之一,建于1936年;由于受损严重,于2010年9月19日起动工重建。此次修缮耗时两年多,耗资两千多万,在原址上修旧如旧、恢复原貌。

新的法堂整体古朴庄严,采用上等缅甸柚木遵循宋式规矩,精密连接而成。各结构细节上雕刻精美,细微之处无一不体现出建筑之美。其中,藏经阁屋顶中心位置的大型藻井,由上千块大小不一的木构件连接拼构而成。藻井总体呈八卦形状,中间是一朵巨大的莲花,周围层层斗拱承托,美轮美奂。

法堂的地面铺设也极其讲究。一楼地面用的是来自江苏“御窑”的金砖(清代时专为皇宫烧制的砖,民间称“金砖”)。如今故宫铺的,也是这种 “金砖”。据悉,这种“金砖”今后越走越亮,涂上桐油后不仅防潮、防滑,春天还会自动吸水。

警车开道 文物回迁

作为南普陀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法堂不仅是今后的讲经之地,其二楼的藏经阁更是寺内珍贵文物保存之处。

原法堂二楼珍藏有大量珍贵文物。重建期间,这些文物被封存起来,由华侨博物院、寺庙等处代为保管。随着法堂的竣工,寺内文物回迁工作昨日正式启动。

昨日首先迁回的是存放在华侨博物院的经书、佛像等。为了确保文物回迁过程中的安全,南普陀寺不仅安排了大量安保人员,还专门从北京请来了文物迁运方面的专家。

另外,为了确保回迁过程中的安全,昨日的文物回迁路上,全程警车开道。

据介绍,原藏经阁收藏着上万册佛经和唐宋以来的寺庙历代文物、法器等。其中,28尊玉佛尤为珍贵,因此藏经阁又称玉佛宝殿。这28尊玉佛神态自如,姿势各异,用缅甸玉石雕凿而成,精美绝伦。

由于文物数量较多,昨日回迁的只是一部分文物。文物回迁、安放工作等,将于近日陆续展开。

先进设备 护卫法堂

昨日现场,回迁文物尚未拆封,众人无缘一睹文物的风采。但是,二楼藏经阁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场,按照特殊要求制作的文物存放柜,全部由柚木打造,并经过了特殊的工艺和漆面处理,不仅防潮透气,而且防白蚁,有利于文物长久存放。

同时,藏经阁内耗资400多万元,配备了先进的防盗、防火等安全系统。一踏上藏经阁台阶,安全报警系统马上响了起来。据悉,里面装有无数个监控探头,可全方位24小时进行安全监控。

此外,法堂四个角都有消防栓,水带长25米,加起来能覆盖整个法堂。法堂内还备有先进的干式灭火系统。一旦烟雾量超标,室内灭火系统将自动启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