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宏伟:皮影发展面临后继无人危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主持人与路宏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皮影“钟馗”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倪冰)炯炯有神的眼睛、红色袍子加身,手持长剑,钟馗的形象栩栩如生。这是在第二届西城电子商务节之琉璃厂收藏文化节上展示的非遗皮影作品《钟馗迎福》。

皮影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先后形成东城、西城两大派别。几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艺人路宏伟是西派皮影艺术的第七代传人,琉璃厂收藏文化节上,路宏伟通过现场绘画皮影“钟馗”,向观众介绍皮影技艺。

路宏伟介绍, 皮影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包括选皮、制皮、过稿、剪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完成等工序。做皮影首先要选合适的牛皮,用作皮影的牛皮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皮包等用具的牛皮,这是紧贴着牛脂肪的一层皮,因为皮影材质一定要透明。

与其它艺术不同,北京皮影比较讲究颜色,一般是六分着色四分雕刻。”路宏伟介绍道,皮影上色与在纸上画画有区别。一要注意涂色均匀,颜色一致。皮影上颜色先上浅颜色,最后上黑色。二要尽量避免串色。这样作品对比强烈,观众才能看得清楚表演体现的是哪个部分。

路宏伟说,北京皮影受皇城文化深远影响,人物特点鲜明。皮影戏也融合很多其它艺术因素在里面。北京皮影唱腔吸收了昆曲、京剧、曲剧等北京地方剧、曲种的唱腔、曲调,一段唱段中巧妙地融进多种唱腔曲调,形成了北京皮影特有的艺术特点。

目前,皮影戏的现状并不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花甲,后人已很难达到前辈的高度,这门精湛的技艺面临断代和失传。而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渐渐的淡出演艺舞台。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皮影戏在中国的继续发展?我们怎样才能拯救这门璀璨的艺术,重新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呢?

作为北京西派皮影第七代传人,路宏伟为了把祖宗留下来的技术传承下去,这几年招收一些徒弟,但大部分作为业余爱好。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背后是它极高难度的制作技艺,培养一个皮影传人至少要几年时间,但能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人。路宏伟说,皮影发展面临后继无人危机,必须尽快把这门古老的艺术恢复起来。

据路宏伟介绍,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皮影基本都是以表演的形式出现,都是以娱乐为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更强调了皮影的艺术性与装饰性。皮影的制作工艺正在从曾经的娱乐为主,欣赏为辅向现如今以欣赏为主,娱乐为辅过渡。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