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文保专家确认望京门瓮城遗址 将回填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2月10日,宁波市文保专家在现场察看新发现的望京门遗址并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龚国荣摄

12月10日报道的《西门口发现疑似望京门瓮城遗址》消息引起了宁波市文保所的高度重视,12月10日,经市文保所的专家确认,这一截由条石砌成的墙体确实为望京门遗址。

宝庆《四明志·城廓》载:“回城门凡十,西曰望京门,有水门通漕运。”宁波六大城门中,望京门因其所处位置特殊,在宁波历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会对望京门遗址进行回填保护

12月10日,记者随宁波文保所专家再次来到该工地。

“这是望京门城墙墙体的一部分。”市文保所副所长徐炯明仔细查看了这段墙体之后肯定地表示。“它的砌筑方式属于条石错缝,而从砌体来看,应该属于城墙的转角部分。”

记者抹去条石上的泥土,细看材质,竟略微呈现红色。“这叫红石。”徐炯明告诉记者,这类石材主要产自宁波鄞江附近。

据史料记载,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明州刺史黄晟筑起六座城门:和义门、长春门、灵桥门、永丰门、望京门、东渡门。

而此后,唐宋元明清各朝都对古城墙进行过多次拆造整修。而这段城墙,根据年代来判断,“应该是属于明代的。”

徐炯明告诉记者,明代是宁波城墙的发展期,自明初开始,宁波的防卫将领和地方官员就没有停止过城墙的维护和建设。“这一阶段修筑的城墙,可以说是最完整的。”

那么,既然发现了城墙,是不是有必要进行考古发掘?对此,徐炯明表示,文物保护的原则,首先是尽量少干预。“我们会要求施工方在专家指导下,对其进行回填保护。”

《漂海录》曾描绘望京门城门宏伟

宁波六大城门,尽管如今已经远离人们视线,但它们的名字却作为路名保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的灵桥路、长春路、望京路、永丰路、和义路和东渡路。

而在六大城门中,因望京门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也比较独特。“历史上,官员赴京、学子赶考、商贾经商,走水路的话,都必经望京门。”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力军说。

据延祐《四明志》城邑考:早先叫城西门,只因此门朝着西北的京都方向,加上京城来的官船都是经由西塘河进城,喜好奉承者便改为迎恩门、朝京门,至庆元时守备郑兴裔一心向往上京为官,就干脆将此门叫望京门了。

王力军告诉记者,朝鲜人崔溥写的《漂海录》里,就有关于望京门的记载,“城门比较宏伟,西塘河沿岸很是繁华。”

望京门跟大运河关系密切

宁波六大城门,有两座设有水门,其中之一就是望京门。从老照片上,依然能清晰地辨认出望京门的水门呈拱形。

宝庆《四明志·城廓》载:“回城门凡十,西曰望京门,有水门通漕运”。西塘河完成了浙东运河从西往东到达明州府城的最后一段运河航程,因此也称为古浙东运河的末段。

“望京门外就是运河码头。”徐炯明告诉记者,“大运河宁波段其中一处终点就在望京门外。”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