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安放在制度内保护才长久

连日来多家媒体对连湾山摩崖石刻的保护情况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嘉亲自批示。昨天,市文体旅游局带领记者到连湾山现场。目前抢救性保护工程已经开工,投入近40万,工期约40天。(《南方都市报》昨日AII03版报道)

连湾摩崖石刻终于进入抢救性保护阶段,似乎可以预期它能重获新生。然而这一文物长期处于“沉默状态”,历经风吹雨打,不说人为破坏,就是自然的侵蚀,有些东西都难以复原。连湾山摩崖石刻命运的翻转,沿袭了社会关注、书记批示的老套路,是否也说明了职能部门的缺位和失职呢?

在城市规划、建设等与文化、文物保护的冲突中,书记等高层的批示固然能一锤定音,但文物保护部门应努力建设制度,不断完善保护的机制与体制,让管理部门“守土有责”,资金和资源投入充足,文物才不会因某些意外“不见天日”或被破坏。连湾山摩崖石刻的转机,无疑带给人更深层次的思考。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