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发筹款守护千余年国家级文物

守护“太学国宝”的洛阳老人:不让老祖宗留下文物成少数人赚钱工具

一大早,河南省洛阳市东20公里处伊滨区东大郊村的李良杰老人如往日一样,打开“太学国宝”小院的木门,察看安置在此的国家级保护文物――辟雍碑。这样的工作他已坚持了12年,不言劳苦,不求报酬。

辟雍碑1931年出土于东大郊村北的西晋太学遗址中,由一整块青石板雕刻而成,通高3.22米,宽1.10米,全称“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义再莅之德隆熙之颂碑”。该碑刻于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记述晋武帝司马炎及皇太子司马哀亲临太学辟雍视察的事迹,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古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料。

辟雍碑出土后,当地建有亭子护碑,后亭子被破坏,辟雍碑常年遭受风吹雨打,受到一定程度损坏。2001年,李良杰等村中有识之士自发筹集款项,建院护碑,李良杰担任起护碑人。

在李良杰眼里,辟雍碑是“镇村之宝”,是国宝。1961年,汉魏洛阳故城遗址被中国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辟雍碑。

“老李每天来这小院看碑不少于五六次,白天他下田干活回来总会来此转一圈。夜晚,无论刮风下雨,他也会不少于两次来察看一番。”东大郊村村民对记者说。

18日,记者在安放辟雍碑的小院内见到李良杰老人时,他正打扫落叶。之后,他又用毛巾小心翼翼地擦拭辟雍碑上的灰尘。面对记者,老李言语并不多,只是说:“这么多年了,每天看到这碑,心里就舒坦。”

村民介绍说:“春夏时节,院落里会长出一些荒草,平日里也都是老李一个人来打理。”

其实,最让村民及外界赞叹的,是老李阻止了无数次对辟雍碑的拓片行为,他的严密看护也让不法分子觊觎辟雍碑拓片发财的希望破灭。

李良杰说,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甚至自己的亲戚朋友想得到一副辟雍碑拓片,他都不会答应。

李良杰认为,老祖宗遗留下的文物不可多得,它属于所有中国人,不能成为一小部分人的赚钱工具。

不仅守护辟雍碑,李良杰近年来还多次参与其他野外文物保护活动,与文物结下了不了情。

“西晋时期的辟雍、太学等建筑早已化为烟尘,唯有辟雍碑记录了当时教育的兴盛。”河洛文化研究会学者余宏告诉中新社记者,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九朝古都,文物重地,散落在民间、乡野的文物不计其数,多亏了李良杰这样的“民间守护神”,才得以让散落的文物完好地保存下去,从而使历史文化得以延续。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