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沦为废弃仓库 沈家祠堂折射出文物保护困局
据《新闻晨报》报道,每一幢老建筑,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一次,向我们诉说历史的,是藏身于嘉定区江桥镇虬江村一扇铁门内的老祠堂——沈家祠堂。因为年久失修,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沈家祠堂还一度沦为堆放机械零件的废弃仓库,一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沈家祠堂落寞的背后,折射出了当今地方文物保护功能定位的一种困局:除了修缮文物开发旅游,我们对文物的保护究竟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年久失修的沈家祠堂
沈家祠堂,位于嘉定区江桥镇虬江村,金园八路和金园一路路口。
自1916年建成至今,沈家祠堂见证了虬江村的变迁,也日渐融入了村民的生活。2004年,虬江村300多户村民,统一搬到不远处的小洋房后,形单影只的沈家祠堂便少人问津了。如果不是祠堂外面还立着“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可能很少有人还会记起,这个落寞的祠堂曾是天真小学的学堂,承载着一代人的年少记忆。
如今,这里开了不少工厂,周边还有农田,如果不是特意去找,很多人驱车经过,都不会注意到这个临河而建、掩映在树荫下的老建筑。
沈家祠堂与一家机械加工厂同处一扇铁门内。原本铁门两侧挂着厂名招牌,现在摘掉了。祠堂坐北朝南,砖混结构,三开三进。在舆论关注后,祠堂里堆放的废铁已清空,3扇蓝色卷帘门均已落锁。透过生锈的窗户,能看到房间里已打扫干净。中间一扇门的左侧,立着一块铭牌,写着“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沈家祠堂”,落款是“2010年12月6日公布”。
面对破坏文物的指责,机械加工厂工人觉得有些委屈。一名年长工人说,既然立着铭牌,他们当然知道祠堂是文物保护单位,平时一直帮忙照看着,那三扇卷帘门就是他们装的,以防止拾荒的人随意进出。工人们因贪图方便在祠堂里放了些东西,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
祠堂南侧流淌着一条小河,叫西虬江,一直通向吴淞江。据说,虬江村因虬江得名,江桥镇则是因吴淞江得名。西虬江的南面,是一片菜地,稀稀疏疏地立着几幢两三层高的农宅。只是如今住在农宅里的人,早已不是当地的村民,而是租户。
看到记者在拍照,一名租住在附近的中年妇女很纳闷: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会有那么多人来拍这幢不起眼的老房子(指祠堂)。
原来,虬江村300多户村民已于2004年前后,统一搬到不远处两三层高的小洋房里住了。在那里,村民们早已过上了和城里人差不多的生活。
环绕祠堂走一圈,随处都能看到岁月在这幢老建筑上留下的印痕。4米高的祠堂墙面上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孔洞,屋顶的瓦片也已残缺不全,祠堂中部还有一道裂痕从屋顶直贯到墙角,而在东西两面墙上,有不少涂鸦式的广告:有吊车、冷风机、叉车,每个广告下方,还有一串手机号码。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