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迁台传奇:逃台官员弃黄金保名画
中国有两座故宫博物院,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台北。60年前,中国内地的那场战争使60多万件珍宝漂洋过海到了台湾。在一件件国宝迁转、颠沛过程中,其实饱蘸着许多不为外界所知、震荡中国人心灵和情感的传奇故事。
半个多世纪前,5000多箱故宫文物辗转迁入台湾,目前在台北故宫中的65万件艺术珍品,其中92%都是这次迁移带来的。
台北故宫藏品多数为中国历代皇家收藏,是代表中华文明的顶级文物:现存铭文最长的毛公鼎、西周散氏盘,传世仅数十件的宋汝窑天青瓷器、蜚声海内外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煌煌巨制《四库全书》、苏轼《寒食帖》和黄庭坚《花气熏人帖》;另有阎立本、米芾、蔡襄、宋徽宗、文征明、唐伯虎等从唐代到清代的历代名家书画等等,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文物的搬运要从60年前说起。
翁宅会议议定迁台
1948年11月10日,南京市鼓楼区的一处院落中正在召开一个秘密的会议。
赴会的一共8人: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翁文灏(刚提出辞去行政院长职务)是这所官邸的主人,这次会议的倡导者、教育部次长杭立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教育部长朱家骅、外交部长王世杰、考古学家李济、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故宫博物院的古物馆馆长徐鸿宝。
这是一次非正式的秘密会议,所有人都认为南京已经岌岌可危,存于南京的文物极有可能毁于战火,这8人一致主张将文物迅速迁往台湾。会议决定先抢运故宫600箱精品,并推举杭立武全权负责文物迁移事宜。很快,行政院院长孙科(接任翁文灏)签发了批准文物迁台的文件。
《南京条约》首批转移
翁宅会议短短一个多月后,五大机构的第一批文物登上了驶向台湾的国民党海军“中鼎号”。
首批运往台湾的国宝一共712箱,它们是来自五个机构的顶级国宝,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皇家收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安阳殷墟出土文物、中央图书馆的宋元古籍以及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大批珍贵文物。
更值得一提的是,60箱重要的外交档案和国际条约文本也随“中鼎号”运往台湾,其中就包括清政府签订的著名的《南京条约》。
民间商船参与运输
通过水路迁台的文物一共三批。令人想象不到的是,除了国民党海军军舰,国民党还租用了商用客船来运送文物。
1949年元旦过后,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大势已去,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加快了文物迁台的步伐。但国民党海军已经派不出军舰来了。杭立武无奈之下只得包租了招商局的“海沪号”用以抢运第二批文物。
第二批运出的文物共有3502箱,是迁台文物中最多的一批。这批文物中包括为数众多的善本书。这些书原本都是摆在书架上,参与运送人员钉制木箱、建立目录,忙了两个月才把它们整理好。这其中包括著名的文渊阁《四库全书》。
追讨日本劫掠文物一并赴台
1949年1月29日,“昆仑号”从下关起航。这也是第三批迁台文物,1248箱国宝中包括蜚声海内外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就在“昆仑号”起航前最后一刻,杭立武又派人送来四只大箱子。这四个箱子里装着一扇木镂雕镶翠玉屏风,这个屏风颇有来历。它其实是汪精卫送给日本天皇的礼物。抗战结束后,中国向日本追讨劫掠文物,连这件也给追讨回来了。而这四大箱里装的正是从日本追讨回来的第一批文物。
当时,已经超载的“昆仑号”再也装不下那四只大箱子,当禇廉方得知这批国宝的来历后,便下令将船上官兵寝室内的办公桌椅全部拆除,硬将四箱文物搬上了船。
两年以后,日本又将从中国劫掠的105箱文物分六批陆续归还国民党政府,这些国宝后来都直接从日本运往台湾高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