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文物”看个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①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泉州拍胸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②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③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羌族莎朗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④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藏族泥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⑤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竹板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⑥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舍巴日祭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⑦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开渔祭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民间社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⑨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木版年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⑩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锅庄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1)大理白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扎染制作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2)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安塞腰鼓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活文物”之称。日前,有读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参加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举办的篝火晚会,感到很震撼。他想了解中国共有多少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它们都有哪些特色及保护项目。我们请文化部非遗司详细解答。

——编者

什么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对于提高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空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以保护,其目的是保护当地的宗教礼仪、习俗等民俗传统以及文化存在的空间和环境,使多种文化表现形式得以流传。

2005年,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基础上,我国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2007年,文化部设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截至目前共设立了12个。

哪些区域具备申请条件

申请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须具备以下条件: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并为社会广泛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较为集中,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当地群众的文化认同与参与程度较高;当地人民政府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保护措施有力。

提出申请的地区需编制《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由所在省(区、市)文化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经省政府同意后,报送文化部。

文化部会对报送材料认真论证、评审,并请专家赴申请地区深入考察,最后定夺是否设立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①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包括福建省闽南地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地。该地区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如南音、北管、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歌仔戏、泉州花灯、漳州木版年画、妈祖信俗等。

②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包括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和江西省婺源县。徽州文化所涉及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如徽州三雕、徽墨制作技艺、宣纸制作技艺、徽州民歌、徽剧、罗盘制作技艺、程大位珠心算等,文化生态保存良好。

③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包括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县、理县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毗邻的松潘县、黑水县、平武县等羌族聚居区以及陕西省宁强县、略阳县的相关区域。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羊皮鼓舞、羌族刺绣、羌族瓦尔俄足节、羌族多声部民歌、羌年等。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严重损失,急需抢救和保护。

④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包括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全境。热贡文化融合了汉、藏、土、回、蒙古、撒拉等多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唐卡、雕塑、堆绣、剪纸、壁画、藏戏等为其重要文化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保存着良好的文化生态。

⑤客家(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

包括广东省梅州市全境。广东省梅州市有“世界客都”之誉,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梅州客家文化包括客家山歌、广东汉乐、火龙舞、席狮舞、广东汉剧、五华提线木偶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客家古村落、古建筑相依相存,呈现出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⑥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境。其地处武陵山区,为土家族、苗族聚集地。传统文化包括神话、传说、歌谣、鼓舞、织锦、刺绣、印染等,与当地自然环境、古村镇、古建筑相依相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生态区域。

⑦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

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为中心,其海洋渔文化包括各种风俗习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及海洋知识等,它们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结合、相互交融,并与当地的传统民居、古街区和海洋生态相协调,形成了典型的文化生态环境。

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包括山西省晋中市所辖区县,太原市所辖小店、晋源、清徐、阳曲4区县,吕梁市所辖交城、文水、汾阳、孝义4县市。融合了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体现了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显著特征和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

⑨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包括山东省潍坊市全境。潍水文化将传统农耕文化与海洋渔盐文化融为一体,手工业、商业发达,富有创新意识,具有海岱之间(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半岛复合型文化的鲜明特征,风筝、年画、剪纸、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⑩迪庆民族文化保护实验区

包括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全境。藏、傈僳、纳西等26个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多元一体、和谐共融的迪庆民族文化,包括民间文学、舞蹈、音乐、戏剧、节庆、服饰、绘画、木雕、手工技艺、传统医药、饮食风俗、民间信仰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古村落、古建筑、古遗迹,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生态。

(11)大理白族文化保护实验区

包括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全境。是我国西南边陲文明开启较早的地区之一,在以苍山洱海景观为主要代表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保存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相关的文物古迹,民居建筑、生产生活方式等基本保持传统风貌。

(12)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包括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两市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花木兰传说、陕北民歌、绥米唢呐、陕北道情、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陕北说书、榆林小曲、陕北剪纸、黄陵面花、绥德石雕、窑洞营造技艺、丹青彩绘、黄帝陵祭典等。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