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县七旬老党员26年义务守护孙思邈行医遗址
历史教科书上我们熟知的唐代药王孙思邈,在1300多年后的今天缘何与河北省邱县香城固镇东关村老党员王凤俊结下26年的不解之缘?71岁的王凤俊26年来义务守护着孙思邈曾在邱县行医救人的古迹遗址,用自己的无私付出传唱着“虎守杏林”的美丽故事。
今年71岁的王凤俊是土生土长的东关村人,从1986年开始,他就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担当起了“药王”的“守护神”。1990年从林业局退休后,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遗址维护和“虎守杏林”文化的传承上。“这里有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济世救人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保护好它。”说起“虎守杏林”的故事,王凤俊总是滔滔不绝。
据了解,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著有《千金要方》,喜好云游行医,医德高尚,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王凤俊介绍说,孙思邈曾长期隐居在邱县香城固镇东关村治病行医,但是,孙思邈为穷人治病从不收钱,只需病人在他住所屋旁种植几棵杏树即可,因为杏仁可做药材。几年后,杏树繁茂成林,在林中孙思邈医治了一只受伤的老虎,老虎感恩戴德,替孙思邈看守杏林。
后来孙思邈去世,老虎在林中哀号三日,不知去向。唐中宗李显听说此事,感动中御笔亲题匾额“虎守杏林”悬挂于门上,后人称名医为“杏林高手”即源于此。故事广为传颂,这片地方被人们称颂为“杏林圣地”,吸引众多医界名人慕名而来。如今,它已被列为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守护人王凤俊也因此成为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凭借着执着不休的爱和毅力,26年如一日的悉心照看,王凤俊为家乡这片古迹默默奉献着。每天清晨,这里总能迎来到访它的第一位客人——王凤俊。除了打扫卫生、修花剪草,他还密切关注文物保护方面的图书和报刊,读报纸、看新闻是他每天必修的功课。
“‘虎守杏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家在追求各自理想的同时,更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更应该有一颗爱心。我是这片土地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更是党的儿子,守护她,我心甘情愿。”王凤俊说。
为了更好地照看这片遗址,王凤俊干脆把家搬到了附近。今年汛期7月30日这天,听天气预报说会有暴雨降临,王凤俊提前赶到。果然一场大暴雨使香城固降雨量达河北省之最。在王凤俊的倡议下,乡村干部和村民一起抽水抢险。由于抢救及时,文物遗迹得以安然无恙。
“现在我退休了,我们老两口也花不了多少钱,就把我每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拿出来,作为药王遗址的维修保护经费,虽然不多,也总能尽到一份力!”王凤俊说。
“王大爷在我们村里可是个大好人哩!他家不算是有钱户,对村里的孤寡老人、困难家庭,他都是倾囊救助。我家孩子的课外读物等学习资料都是他给送来的,还不收一分钱!”说起王凤俊,村民张桂香非常感动。在村中群众眼里,王凤俊就像一位慈善家,到处传唱着对他的感恩之歌。
“以前,‘虎守杏林’的故事,都是长辈们讲给我听,现在我要把我们家乡的优良文化传统和高尚的精神讲给参观它的所有人。”对于“虎守杏林”这段历史资料他已熟记于心,他很乐意向记者介绍,而且谈吐清楚,滔滔不绝。
“对于非遗,光保护不行,还得让这些沉睡的文物‘活’起来!”王凤俊告诉记者,他已经对安国等全国著名药材基地进行了多次考察,下阶段他准备带动全村人种药懂药,让曾经“药王”孙思邈的医德医术在全村发扬光大,用文化财富带动香城固镇的旅游经济发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