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村落的“时间”流得慢些吧

自广东省在2007年启动“广东省古村落”普查、认定工作以来,江门此前只有良溪古村入选名单。而最近公布的第三批名单中,新会天马村和开平赤坎镇三门里村、塘口镇自力村、百合镇马降龙村携手并进,使江门地区一下拥有了5个“广东省古村落”,这对于一直以来着力保存侨乡传统文化的江门而言,可以说给出了一份的优秀成绩单。

何为“古村落”?在2007年工作开展初期,广东省相关部门就给出了一个标准:在广东范围内,清代以前形成的,现存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和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村落。

对照之下,良溪古村每年的罗氏族人拜祖敬宗仪式,天马村种新会柑制新会陈皮的传统工艺,以及三门里村、自力村、马降龙村的碉楼、民居建筑,都足以反映当地数百年来的特色民俗风貌,入选古村落名单实至名归。

而在入选名单之后,这些“古村落”下一步的道路,要怎么走?此次入选的天马村选择了旅游业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启动水乡旅游,并表示要借助“外脑”好好规划,这与国内其它著名景点如凤凰、婺源、丽江等的发展道路大致相同。似乎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发展思路:凡古色古香的地区,必须要发展旅游。

对于这个思路,笔者并不苟同。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罗学光认为,广东古村落“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笔者认为,之所以为“活化石”,简单比喻就是这些古村落的“时间”比其它地区“流动得慢些”,使在其它已经消失的上一代甚至上几代社会生活片段,在古村落中仍然存在,也就是认定标准中所说的“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

这些社会生活片段极珍贵而脆弱,经不起冲击。发展旅游所带来的,必然是商业化社会的进入,这对于“活化石”是具有毁灭性作用,良溪古村繁复的敬祖仪式、天马村手工陈皮制作传统,在商业化社会里,能有多顽强的生命力?失去了这些元素,古村落是否还能名副其实?发展旅游业,导致过度商业化的丽江、凤凰等地,“古”迹越来越少,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这对于天马村等5个广东省古村落而言,就是前车之鉴。

拥有这些社会生活片段,才是成为古村落“根本”。因此古村落的下一步工作,还是要思考如何让这些“根本”保存,让古村落里的“时间流得更慢一些”。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