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价值无限,需认真保护

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村落遭建设性破坏,专家呼吁,要唤起当地政府和村民保护意识,挖掘古村落历史文化底蕴,正确处理旧村改造与遗产保护的关系。

古村落衰败

古村落是指在美术、建筑、民俗上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有一定历史年限、规模,现在仍活态存在的村落。据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介绍,目前全国有230万个村庄,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还剩下二三千个,而2005年这个数据是5000个。

近年,古村落以惊人的速度遭到毁坏,一是居民建好新房后,迁居新房,旧房无人理会,很快自然毁坏;二是在古村落中修建了一些现代形式的新房,破坏了传统风貌;三是随着地方、企业、个人投资接踵而至,一些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被人为“掏空”,成为没有原住民的“空心村”。

“历史价值才是古村落最为核心价值,古村落的旅游价值得依托历史价值,现在的情况是,古村落保护的力度远不及旅游开发力度,两者关系失衡。有些古村落里的原住民被搬迁,尽管古老的建筑物还在,但已失去了‘灵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说,虽然政府对历史名村名镇进行了认定工作,但大多仅挂个名字而已,没有对其文化和历史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专家认为,古村落是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地反映了农业文明时代的乡村经济和极富人情味的社会生活,对历史的传承,比文字记载更准确、真实。

然而,古村落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必须对这些现状加以重视,使古村落能够真实、完整地传承。

保护陷困局

记者调查了解到,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古村落的重要价值,但在实际保护工作中仍面临一些难题。

首先,城镇化快速推进,遗产保护与旧房改造之间矛盾突出。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古村落不是文物保护点,又属于私产,当地文物部门除了呼吁没有更多办法。随着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速,农民要建新房改善居住条件,村庄要修公路改善交通状况。于是,土窑洞被水泥瓷砖取代,青石板路上覆盖了厚厚水泥。

位于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山河镇的洞八岭村原是一座房屋上下畅通、户户贯通、院院连通的古村落,具有全民防御特色和完整的排水系统。然而,由于缺少保护,正面临消失危险。

洞八岭村党支部书记谢向荣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洞八岭村经历了三次人口外迁、房屋扩建,前两次是由于老村落里人口膨胀,村民在村外盖起房子。第三次是2006年因为撤村并镇,移民搬迁,外村人搬迁到洞八岭村。

其次,文物保护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但地方政府投入不足、重开发轻保护。一方面,古村落多的地方往往是历史上繁荣的地方,曾经的繁荣造就了众多历史文化遗存,而现在经济落后、保守造成当地政府在保护古村落上的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当古村落被开发保护起来后,由于当地政府没有贯彻“保护第一”原则,把古村落当作“摇钱树”。

在我国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后沟古村,党支部书记张春贵说,村子旅游开发承包给个体老板后,一年的门票收入有200多万,但村里每年只能拿到3万元承包费,剩下归榆次区政府和老板。“村里文物都要保护维修,政府不投入,没人管。这样下去,大家就把开发保护古村落的初衷给忘记了。”

另外,古村落缺少专家对其进行文化认证。记者在山西省文物局了解到,现在文物人才上已出现断层,专家队伍力量薄弱,加上经济发展和地域等原因,近几年吸引人才很少。古村落要保护首先需有专家队伍对其进行文化认定,挖掘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需“双支撑”

调查中,记者发现各地古村落的保护存在共性问题,要保护好我国古老文化这笔财富,必须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村民保护积极性。

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做好古村落保护规划,保护其人居环境。记者了解到,我国城镇化率从1980年的19.4%增加到2011年的51.27%,城镇人口已超农村人口。有些老房子光线不足、年久失修、位置不好等,这些问题应得到妥善解决。在保持古村落格局、外观、院落的同时,合理增加各种生活设施,如卫生间、文化站、医疗卫生场所等,提高居住质量和安全性。

山西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霍耀中说,村落必须是人居住的环境,作为聚落中的人需进步和现代化生活,“老戏新装”的保护方法可行性大,现在各县都在抓文化项目,古村落是个很好的抓手,发展乡村旅游,也已形成气候。

把古村落保护纳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研项目,组建专家和技术人员队伍。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正辉说,古村落保护中特别缺少懂这方面的人才来挖掘它的历史文化底蕴,不知如何整体保护和利用。常嗣新认为,对古村落的抢救保护必须要有规划设计,需要成立由民俗、古建、民间艺术、古村落理论研究等专家组成的队伍,可先在古村落多的地区进行试点,发挥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