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获嘉村庄成盗墓者乐园 耕地损毁村民不敢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邢韩村盗墓贼在耕地里探宝洞如蜂窝如今正是农忙季节,但新乡市获嘉县徐营镇邢韩村的部分村民却急得直想掉泪。邢韩村相传为周武王伐纣时的主要屯兵地,同时这里自商、汉、周以来,是富人、贵族们的主要聚集地,他们去世后也埋葬于此。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近几年盗墓者在此疯狂“寻宝”,许多盗墓坑深夜出现。10月8日,邢韩村西南的一片耕地,一夜之间出现了近百个探洞,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耕种,引起村民强烈不满。

耕地上一夜出现67个探洞

10月9日一早,邢韩村村民大山来到村西南自家的菜地,查看菜地有没有新增加的坑洞。当他看到菜地里还是原来的6个坑洞时,他才长长地出了口气。

国庆长假的几天时间里,大山家的菜地里相继出现了6个深坑,最深的有一米多,最浅的有半米多。这对大山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他说,“2007年左右,村里曾经有一批盗墓者被判了刑,之后盗墓的现象有所减轻,但这两年盗墓现象又开始猖獗。”盗墓者一般是前半夜探测,如果发现有“宝贝”,就开始向下深挖,等第二天一早发现时,连人影也见不着了。这已经是当地公开的秘密,因为相关部门打击力度不够,村民对这种毁田盗墓的现象只好忍气吞声。

大山家的菜地并不是唯一被毁的。和其相邻的另一农户的耕地里,10月8日一夜,竟然出现了近百个直径5厘米左右的探洞。记者细数了一下,在一块20米长,5米宽的范围内竟然有67个探洞。大山说,这还不是探洞最多的耕地,“西边的农田里,这种坑洞多得数不完。”据了解,这些探洞是用洛阳铲挖出的。洛阳铲,又名探铲,是盗墓者必备的工具。

据村民们介绍,盗墓者之所以这么疯狂地盗墓,是因为近一年内,有人在这里挖出过“宝贝”卖了钱,不少村民印证了这一说法。但具体是什么“宝贝”,村民称,事情是真的,但没见过挖出来的“宝贝”。

耕地遭破坏 村民敢怒不敢管

据村民介绍,这些探洞和盗墓坑十几年间一直没有间断过。起初村民们不太在意,将坑回填后继续种地,但这些盗墓坑对耕地的破坏性逐渐显现出来。

“将土回填后,看似填满,一下雨就又陷下去了。”一名农妇指着自家的耕地说,坑重新填上土后,地表的肥土都翻下去了,下面的陈土都翻上来了,去年有坑的地方长的玉米和小麦都不好。

尽管村民对此多有怨言,但说及此事,却是小心翼翼,还有村民甚至大声告诉记者:“你在这里问不出任何情况!”村民小平说,这些盗墓者都是外来的小青年,他们和当地人结伙,有人望风有人挖土,“他们都是有本事的人,关系很广,平头老百姓根本不敢管。”

古墓群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月9日上午,记者联系了获嘉县文化局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每个月都会到县里各个文物点进行检查,国庆节前还到邢韩村检查过,当时确实看到耕地被挖得坑坑洼洼,“但是咱不能每天在那里看着,如果发现盗墓者,村民应该到派出所报案。”既然是古墓群,为何不进行保护?工作人员说,9月中旬,邢韩村古墓群已经被获嘉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他们正在制作标示牌。

从现场查看回来后,该管理所马所长告诉记者,8日晚,确实又有盗墓者在耕地上进行了挖掘。目前,他已经开始着手写材料,准备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