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襟衣再现华美(组图)
新疆文物修复师赴杭州培训
2000年前襟衣再现华美
修复后
修复前
出土于山普拉古墓群的毛织物原白色套头上衣。(新疆博物馆技术部供图)
杂草、血渍、泥土杂糅在一团布上,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哪部分是黄土、哪部分是布。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和田河畔的洛浦县山普拉古墓群的毛织物原白色套头上衣。经历2000多年的岁月洗礼和风雨侵蚀,糟朽不堪。纺织品文物一般都含有蛋白质,属有机质文物,具有易褪化、易变质、易丧失强度等特点。那些埋在地下的“丝路霓裳”不管曾经多么华美,在数千年之后大都与泥土融合在一起,侥幸保存的大多也是面目全非。
这件衣服就是其中之一。四个月前,自治区博物馆技术部的纺织品文物修复师柳方和同事们开始着手让它“重生”。
先将衣服和泥土、枯草分离,低温消毒之后,用纯净水清洗,用镊子除去衣服表面被软化的杂质。清洗、除尘、局部平整后,就要一针一线填补洞孔了,但是要找到和两千年前布料相似的土布,可不是哪都能找到的。
“跑市场找布料,找到相近的布料后自己染色。”参与修复工作的刘甜说,修复人员跑了好几个市场,把与原布料最相近的土布都买了回来,再一次一次试颜色,要染几十次才能找到和原白色最相近的颜色,有时还需要砂洗,洗出旧的感觉。
以蚕丝为线、特制的针“做活”,大量使用铺针(广绣针法之一,用直针按物像大小由头至尾的尽其长度一针绣成,一针与一针之间彼此顺序平铺)手法,光手掌大的地方就要缝上千针。
四个月后,便有了这件修复后的原白色套头上衣。在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霜后,在修复人员手中完成了华丽的涅槃。虽然是一件完整的衣服,但还是隐约可辨修复的痕迹。“文物修复的基本原则是可辨识。”柳方说,文物修复,要尽可能的接近原貌,但不是完全取代。
去年5月,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与自治区博物馆合作建立新疆工作站,旨在为新疆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
一年来,6名来自自治区各级文物保护系统的学员赴杭州培训,柳方便是其中之一。内容涉及纺织品文物的信息提取与记录,纺织品文物的测试、清洗、加固、修复等,并于当地完成了5件(组)文物的修复。为了展示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新疆的合作成果,预计11月30日,在杭州举办《丝路之绸新疆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展》,之后这些经过修复的文物将回到新疆,继续展出。
柳方说,新疆工作站成立后,按照计划,自治区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开展山普拉出土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项目计划分三期,用5~7年时间,修复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的400余件(组)文物。
链接
山普拉古墓群位于和田河畔的洛浦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据统计,古墓群出土有毛织物、丝织物、棉织物、毡制品和皮制品等五大类,其中毛织物最多,占80%以上。按照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登记记录,山普拉纺织品文物有400余件(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