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治超载,光有原则远不够
近日,北京市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故宫、颐和园等文保单位,应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和环境容量,制定游客承载量并采取预约制。一旦游客超出承载量时,就不再售票。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故宫又可视为北京的象征。所以到北京来的游客不逛逛故宫,回到家恐怕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到过“帝都”。故宫的客流日渐增长。2005年接待游客835万人次,到2011年已猛增至1400万人次。游客数量持续攀升给文物保护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安全隐患。故宫每年游客量的尖峰时刻在10月2日,这一天平均接待游客12万人,最高纪录为148000人!每年“十一”期间看媒体上发的故宫游客的照片,黑压压、密麻麻的人群,让观者感到一种“恐怖”。
可是,限制客流单纯地靠限票,弊病也有不少。首先是先把黄牛党们“喂”起来了。往年曾有报道,黄牛党趁机加价,把票价提高了一倍销售给游客。再一个是以千计、以万计的游客被挡在故宫之外,他们的情绪怎样安抚,会不会引发意外?曾有一年,限购结束后,没买到票的游客和导游不断拍打售票窗口玻璃,谩骂售票人员,险些与故宫票务人员大打出手。
中国人口太多。这一个最基本特点,直接导致了各种情况的发生。然而解决之道不能仅限于“限”的思路。也有人说,那就涨价吧,“用价格调控的手段”来控制客流。但这一思路也属“限”的范畴,应慎用。最明显的例子是春运。春运铁路票价也曾是涨过的,但涨了又怎么样?以2006年春运为例,据铁道部统计,当年春运铁路共运送旅客1.4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铁道部希望涨价能缓解春运客流压力的愿望并未实现。所以在当年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就说:春运涨价6年了,客流怎么还没被限制住?于是才有后来铁道部的“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制度”的宣布。
对故宫等著名文物古建的保护,不能简单地用一刀切的办法。那样的办法虽然简洁明了,却有“粗暴”之嫌。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像法国卢浮宫等景点所实行的淡季减免门票的方法就可试用。淡季减免门票会分流一部分游客,减轻旺季的客流压力。这样的办法也是“用价格调控的手段”,但不是涨价而是让利。再者也可加大网上预约参观的力度,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应对人潮人海。
还是那句老话,堵不如疏。禹治九河就是这一基本思路。只不过“疏”是需要极大智慧和毅力的,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敲敲电脑就能搞定的事。当年大禹治水,固然掌握了基本疏导原则,但仍然要做到“腓无肱,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这才取得了最后成功。可见,无论是“故宫治理超载”还是别的什么事,纸上谈兵式的大原则的东西好掌握,脚踏实地落实好,着实不易。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