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街保护 以民间力量推动相关法制建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民间艺人为与会代表现场制作手工艺品。

2008年以来,由中国文化报社联合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已经举办了4届,先后评选出4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推进名街的保护工作。”正是源于这样的想法,杭州市清河坊、福州市三坊七巷等当选街区共同提议成立“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9月21日至23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成立大会在浙江杭州如期召开,来自全国27个历史文化名街的代表们共同签署了《杭州宣言》,加入了这一群众性自发组织。

正如出席此次成立大会的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所说:如果说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视程度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城市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那么,这一由各历史文化街区自发成立的保护联盟,意味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将体现出从个体到群体、从政府到全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体现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从“政府保护”进入到“全民参与”的阶段。

为名街保护搭建桥梁

作为此次成立大会承办者的杭州清河坊管委会负责人及同盟的发起人之一,吕春生成了会场最忙碌的人。对于去年召开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工作研修班的情形,吕春生记忆犹新,“我国不同地区、省份之间的差异较大,目前各个街区从管理主体到管理模式都不尽相同。在那次会上,我们这些名街保护的基层工作人员都表示迫切希望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上海武康路管理部门负责人宋浩杰表示:“这些当选街区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影响力,又在街区保护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保持着鲜明的特色和发展活力,成为了新时期历史文化街区的标杆。同盟的成立有利于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经验交流,为名街保护工作制定统一规章制度,提升管理力度和水平,为整个城市遗产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清河坊历史街区通过对外交流项目,将在清河坊街落户的50位民间手工艺人和他们的手艺带到国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手工艺与其他文化项目相比‘走出去’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生动直观。其实在国内,这种点对点的深入交流尚未开展起来,同盟也为各街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清河坊管委会主任曹兢业说。

以民间力量推动相关法制建设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章程》“同盟公约”第七条中写道:在社会实践中,促进“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条例”的出台,使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针对性的法规可依,为全国城市街区的健康发展作出表率。

一句简单的话语包含了名街保护者们多年的共同心愿。据介绍,目前我国在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领域都有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历史名街的保护在这方面仍是空白。

单霁翔认为,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城区、历史街区文化资源,但是相比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其他领域,历史城区、历史街区的保护相对滞后。无论是《世界遗产名录》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中,列入保护的历史城区、历史街区数量很少,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展趋势形成反差。而同盟的成立正当其时,是对相关立法工作的有力推动。他说,“目前我国的历史文化名街保护进入了困难时期。一方面是大规模的城市化,每年1000多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另一方面家庭支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以买房买车为主的消费结构也催生了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道路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在所谓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中,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片片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条条文化名街被无情摧毁,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原住民”成名街保护关注焦点

历史文化名街的评选推介有效促进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各类文化遗存和整体环境风貌的保护,维护了街区功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一大批优秀的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妥善保护,成为城市亮丽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结合文物保护工作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加大历史文化街区中不可移动文物及周边历史环境风貌的保护,大力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城市考古和遗址保护工作等。然而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在同盟成员单位的交流中,“原住民”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如今有的街区原住民比较少,而老街所拥有的气质消失了,历史名街的传承变为传承外地文化。”苏州平江路代表表示,“举例来说,如今浙江商人遍布全国,很多历史街区上做生意的人多半来自浙江,那么这条街传承的是浙江的文化还是传承当地的文化?”

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目前历史文化街区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寻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平衡好与原住民的关系和文保建筑的原生态环境,如何在发展的同时还能尽可能的保持街区原本的历史面貌,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子孙看到最真实的历史建筑。”

参加此次成立大会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成员毛昭晰是文保界的老前辈,洛阳东周陵墓、杭州胡庆余堂、大运河边的富义仓、小河直街拱宸桥西历史街区等一大批文化遗产都是经他努力保护下来的。他以“老杭州人”的身份给与会人员们讲述了杭州小河直街的生活:“有一次我去那儿找一个老朋友,他出门时候没有锁门,我赶紧提醒他。结果他说没关系,这条街3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盗窃案,因为一家出门,左右邻居都会给照应。那里的小孩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无论到谁家里都会得到很好的照顾。”他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和谐社会最生动的缩影。保护名街不仅要保护建筑,更重要的是要保护街区的灵魂,保护世世代代在这些街区内传承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