琯口古街:村民有善举 文物得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村口保存完好的升平人瑞坊 郭成辉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石雕就的圣旨构件 郭成辉 摄

镜洋镇的琯口村有一条古街道保存至今,而街头有一座200多年前纪念百岁老人的古坊,不但保存较为完好,且文物价值颇高。获悉后,记者日前携朋友一同前往拜谒采访。

在福厦路琯口路段,有一条"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古街道,那就是琯口村的古驿道。古驿道与福厦路呈平行状,相隔约50米。被誉为百岁老人的古坊--"升平人瑞"坊,就矗立在古驿道的南端。进入古驿道,记者看到,这条"街道"宽约3米,街道两旁还遗留众多明清年代的建筑物。锃亮的石板条石、面街的商铺和明代的潘氏宗祠,仿佛在向记者一行述说着古驿道悠悠历史和迷人传说。

村民潘昌钦当向导,将记者一行带到潘氏家族引以为豪的"升平人瑞"坊前。他告诉记者,古代学子进京赶考都得从这里经过哩。此外,各地官员经过琯口路段古驿道,都要下马步行,否则就是对皇帝的不尊。听着潘老的介绍,面对村口矗立的"升平人瑞"坊,记者肃然起敬。不容易啊!清朝时期,我们福清人竟然有活过百岁的老者,竟然有至高无上的皇帝为其颁旨立碑!

记者看到,这座基本保存完好的"升平人瑞"坊由青黄石叠就。该坊4柱3门,面宽6.82米,高近8米。坊上除刻有"圣旨"及"升平人瑞"石碑外,还刻有多处人、物造像。其图案活灵活现、情趣盎然、生动传神,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独具匠心的艺人对不同物象分别采用浅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艺术手法,刀法精巧,技艺娴熟。整座坊人、物虽然众多,但主次分明,安排得体,显得繁而不乱。它既是一座高大的古代建筑,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凝聚着古代艺人的心血,也显示了福清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该坊明间正反面上方横匾各有:"乾隆五十四年福清县潘月三现年一百三岁题请旌奖建坊特恩赏给内帑纹银一十两正上用酱色大缎一匹"字样。整座牌坊结构匀称、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据潘昌钦介绍,"升平人瑞"坊顶原嵌有石狮造像两尊,"文革"期间被盗后散轶民间。为了保护好该村"硕果仅存"的文物,村民们如今已经将坊上重要构件用钢筋焊接予以保护,以期"升平人瑞"坊更长久的为研究福清古代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和建坊史提供有力佐证及翔实史料。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